文超 [佛学大词典]

华严宗三祖法藏之弟子。生卒年及其生平均不详。其著作亦仅存‘随闻要科自防遗忘集’(又称华严经义钞)、‘华严关键’之部分,虽系断简,犹可自此窥得其独具之十观组织。

文胜 [佛学大词典]
(?~1026)宋代之法眼宗僧。世称慈济禅师。婺州(浙江)人,俗姓刘。自幼即出家受戒,其后参谒洪州(江西)云居山道齐禅师,并嗣其法。据天圣广灯录卷二十九载,云居道齐一日上堂,举示:庞居士问马祖道一(卍续一三五·四四四上):‘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之公案后,随即转问师:‘不与万法为侣者,且道是阿谁?’师从此契悟,遂留云居山,不再外游。后住于杭州灵隐山之南院,大弘法化,晚年退隐于杭州兴庆庵。仁宗天圣四年,朝廷特以故驸马吴元扆宅舍为精舍,亲笔御书赐额为‘慈孝寺’,肇建禅林,是年春,诏师往住。师奉诏之后,行至楚州(安徽),病发而示寂,年寿不详。[五灯会元卷十]
文琇 [佛学大词典]
(1345~1418)明代临济宗僧。江苏昆山人,俗姓李。号南石。从同邑绍隆院智兴出家。洪武四年(1371)闻行中至仁于虎丘山演法,参之,师资证契而为侍司,继为记室。其后历住苏州普门寺、灵岩寺、万寿寺。永乐四年(1406)春,奉诏与修永乐大典,遂留京三年。永乐七年住浙江兴圣寺,举扬宗风。晚年归万寿松院,编集‘增集续传灯录’四卷。十六年示寂,世寿七十四。[增续传灯录卷五、续灯存稿卷六、五灯严统卷二十二、五灯全书卷五十六]
文理 [佛学大词典]
文句及义理。文句为能诠者,义理为所诠者,文理融会贯通,经义乃明。
文义四用 [佛学大词典]
法华文句记将众生应用文字、义理之情形分为四种,即:(一)有文有义,常人用之。谓凡立言立论,有文字可资证据,有义理可以依凭者,此寻常之人皆能用,故称常人用之。(二)无文有义,智人用之。谓凡立言立论,虽无文字可资证据,但有义理可以依凭者,此唯智者能用,故称智人用之。(三)有文无义,暗者用之。谓凡立言立论,虽有文字可资证据,但无义理可以依凭者,此暗昧之人不明义理而强自用,故称暗者用之。(四)无文无义,迷者用之。谓凡立言立论,既无文字可资证据,又无义理可以依凭,此愚迷之人不了文义而强自用,故称迷者用之。
文载 [佛学大词典]
(1452~?)明代曹洞宗僧。蔚州广宁人,俗姓王。字月舟。号虚白。十二岁礼白庵空入道,后参无方从禅师,发明己见,得其印可。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开法于登封华严寺。武宗正德元年(1506),奉敕继席少林祖庭,参徒云集。后于世宗嘉靖三年(1524)隐退,结庵烟霞峰侧。著有洞山绪余。后人称之为嵩少祖。卒年不详。[五灯续略卷一、释氏疑年录卷十]
文遂 [佛学大词典]
宋代法眼宗僧。浙江杭州人,俗姓陆。自幼出家,十六岁游方,禅教俱修。谒大法眼文益禅师,文益以八还义勘之,不能对,乃服膺请益,后嗣其法。初住吉州(江西)止观院,乾德二年(964)迁长庆寺,更历清凉、报慈诸刹。署雷音觉海大导师,年寿不详。[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联灯会要卷二十七、五灯会元卷十]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