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姊 [佛学大词典]

乃对妇女之称呼。于经典中记载系对比丘尼,或出家人对在家女子之尊称。又在日本,使用为女子戒名之称号。相对于男子之大居士、居士。[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四分比丘尼戒本、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三]

大和尚山 [佛学大词典]
位于辽东半岛金州平野之东侧。旧称大黑山。隋炀帝于大业十年(614)第三次远征高句丽,在沙卑城(又称卑沙城)破敌;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张亮所攻略之地亦为沙卑城。此沙卑城即在大和尚山上。据全辽志卷四载,金州东十五里有大黑山,山顶有古城址,四面皆绝壁,仅有西门可登,此城即沙卑城。另据方舆全国总说载,大和尚山为风光明媚之地,山腹有响水寺、朝阳寺观音阁、胜水寺、石鼓寺等。[辽史卷三十八、满州旧迹志卷上、满州の史迹(村田治郎)]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 [佛学大词典]
凡十五卷。唐代明佺等撰。又作武周刊定众经目录、大周录、武周录。为东汉至武周有关翻译经论之目录。共收经典三六一六部,八六四一卷。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唐则天武后天册万岁元年(695),由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七十名高僧奉敕撰集而成,菩提流志、义净等诸师亦皆参与编纂。内容包括:(一)众经目录,即第一卷至第十四卷,属于正篇;此正篇又分为前十二之别录与十三、十四卷之见定入藏流行目。(二)伪经目录,即最后第十五卷。本录系采自新、旧正目与大小乘经律论、贤圣集传等三件而成。旧目指前人所撰之一切经目录、开皇三宝录、内典录等正目;新目指唐初至武周所译之经论,凡错注、疑伪皆校正而后入目。合三六一六部八六四一卷,然不包括卷十三、十四之见定入藏流行部卷。各卷(第十五卷除外)之末皆列有译者、译时、典据。[开元释教录卷十、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序、真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八、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十]
大依 [佛学大词典]
(1617~1683)明末曹洞宗僧。福建莆田人,俗姓吴。号南庵。世称南庵大依禅师。年十二出家,首参谒竹林豫,一日见首座开示邻僧,豁然得悟,乃北游下相(江苏),结茅于白鹿湖畔。偶泛舟湖中,闻十顷花香,始卸除平日之执着。复参谒嵩乳道密,并嗣其法。后受道密之嘱托,出住六处道场,晚年归养于淮(江苏)之湖心寺。清康熙二十二年八月示寂,世寿六十七。传法门人共三十七人。有语录、诗文百余卷传世。[五灯全书卷一一六、佛祖道影卷三]
大宗地玄文本论 [佛学大词典]
凡二十卷。马鸣菩萨造,南朝陈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阐释金刚地之行位等,共立四十大决择分。其中,初二分解说十种大因缘,相当于序分;第三以下至三十六分为正宗分,以解说金刚地之五种位至阿说本王之十方尘数等;三十七分至四十分为流通分,鈙述本书之功德及马鸣自述过去之本因等。各分之下皆先举出偈颂,其后逐文释之,三十七分以下之四分则仅揭举其颂。又本论所说内容颇为怪诞,且署名‘真谛三藏译’之记载,诸经录皆未见载,加以论中所引多数经典名称皆不见于诸经录,此外,本论论述之体裁与向来被视为伪撰于我国之释摩诃衍论颇为酷似,故学者多谓本论乃后世伪造而假托马鸣之名。又如缘山三大藏总目录卷下所载,本论谓马鸣所造者,盖后世之假托,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九谓该论始见于宋大中祥符录,知其成书年代距今不远。现藏本唯存于高丽藏及明藏中。[马呜菩萨论、阅藏知津卷三十八]
大定 [佛学大词典]
(一)巴利语mahaggata-sama^dhi。对于欲界之小定而言,色界、无色界之有漏善根本定称为大定。[清净道论三](二)(1823~1906)清末僧。湖北黄陂人,俗姓邓。字密源。自幼素食,依隋州仁圣寺之本分剃度,同参大千。三十三岁,受具足戒。先后参访终南、五台、九华、普陀、维扬之高旻、毗陵之天宁等地,最后至金山访观心,令参‘念佛是谁’,遂有省悟。师本名大顶,后更名大定。观心寂后,受金山僧众推戴,继任方丈。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八十一,应请开坛传戒,乞戒弟子多达五百余人。生平教人重真参实悟,金山宗风颇赖以重振。三年后示寂,享年八十四,僧腊五十五,坐夏五十二。
大定智悲 [佛学大词典]
指佛之三德,即大定、大智、大悲。佛心澄明,是为大定;以澄明之故,遍照一切法界,是为大智;以遍照法界之故,遂生救济众生之心,是为大悲。以大定可断除一切妄惑,故又称大定为断德,大智即智德,大悲即恩德。前二者为自利之德,后者为利他之德,故此三者圆具自他之万德。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