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红卍会道院 [佛学大词典]

系自我国道院兴起之信仰团体。所谓道院,为秘密结社之宗教团体及其寺院之总称。民国五、六年(1916~1917)顷,山东省滨县官吏刘福缘等人,设立乩坛,行扶乩之术,而以修身处世、精进修道、推展社会救济活动等为创立道院之宗旨。其后,作成‘太乙北极真经’十二卷为根本经典,制定坐法与祭式,乃以山东为中心,传播远及河北、安徽、江苏及东北地方。民国十一年四月设立上海道院,筹订道院院规,拟办各项慈善事业。九月,举行红卍会准备大会,并推玄机为主席。十月,正式向政府登记为世界红卍会之慈善团体。其事业活跃,不限于国内,香港、新加坡皆设有支会,并远及日本,其组织曾多达四百余处。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成立,翌年北伐成功,为消除邪教淫祀,公布寺庙登记条例,在此情况下,红卍教会以纯粹之慈善团体受到认可;然民间则殊少受到政策之影响,仍普及如昔,直至二次世界大战后始渐衰微。 道院最重要之仪式即扶乩,以其扶乩结果主宰一切宗教活动。所谓扶乩之术,即设一乩坛,坛上供奉香花酒菜,坛前有二巫,各持占笔(T字型之棒)之两端。神灵降临乩坛后,巫者即以棒之前端不由自主地描画文字于纸上或砂盘上,或称为神灵之启示,或谓其乃巫者之自我催眠作用所致者。 该会系以贯彻基督教、回教、儒家、佛教、道教等五教之真谛,以阐明大道为宗旨。修道者融合道教之胎息法与佛教之坐禅,而尤重静坐,故谓实践乃以静坐为内功,以善行为外功。修道者须守六箴、四诫及十诫文。 道院之任务有:(一)崇尚道院,求得大同。(二)宣扬道旨,弘扬化度。(三)设立学校,嘉惠平民。(四)力行善举,救恤贫困。(五)兴办实业,充裕慈款。世界红卍会以促进世界和平、救济灾患为其目的,企补万国红十字会活动之不足。其事业大抵分为临时赈救与永久恤养两部分。临时赈救部通常为灾害救济事业。永久恤养部则有卍医院、贫民学校、贫民工厂(以贫民为对象培养技术人员之场所)、因利局(贷款予贫民,以供给彼等无利息之营业资本)、育婴院(保育院)、残废院(养老院)、慈济印刷所等设施。此外亦进行冬令衣粮之救济,与葬仪费用之提供等。[近代支那に于けゐ宗教结社の研究(酒井忠夫,近代中国研究)、支那に于けゐ新宗教の设立运动(水野梅晓)、中国佛教发展史(中村元)]

世界宗教研究院 [佛学大词典]
(IASWR)一九七○年成立于美国纽约之宗教研究机构。创办人为旅美华侨沈家桢。该院研究重点为佛、基督、印度、回、犹太等五大宗教。由于基督、犹太二教在美国已有良好之研究成绩,故目前之研究重点置于其他三教方面。该院之目标有下列诸项:收集及保存宗教资料;英译出版各种语文之重要宗教资料;沟通各宗教,俾使合力服务人群;研究及介绍静修与祈祷之实践方法,俾使人类获得宁静之心境与幸福之生活。一九七二年该院与纽约州立大学合作,在该大学石溪校园内设立世界宗教研究院图书馆,主要藏有佛教及亚洲其他宗教之图书二万余册,期刊二百余种,及以显微摄影保存之抄本、珍本一万余册。
世界宗教 [佛学大词典]
即世界性之宗教。所信奉之神灵被视为世界主宰,或所信仰之教祖被奉为全人类精神生活之指导者;教义着眼于人类之灵魂与心灵问题;其范围并不局限于个别民族,礼仪戒规易于适应不同民族之风习,故传播遍及全世界。其产生系由古代文明发展至一定之阶段,促进世界性之交流与沟通,使宗教哲学体系臻于完备,礼仪典制日趋隆重繁复,组织规章亦渐详细严密,而达于宗教之最高发展形态。现存之世界性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其世界化之过程,均系由各相应国家之支持而完成。
世界和平塔 [佛学大词典]
位于缅甸仰光东郊。一九五四年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三次大会(亦是佛教第六次结集)时兴建。主要之建筑称为吉祥山,山下有一石窟,称为大圣窟,可容万余比丘集会。窟有六门、六石柱,墙上有六个法轮浮雕,台上装置六根烛形电炬,象征第六次结集。吉祥山左面即世界和平塔,亦有六门,供奉六佛。吉祥山左后方有戒坛,右为巴利佛学院,右前方乃缅甸联邦佛教会会所。山上有佛殿、经房与禅窟。现为缅甸全国佛教节日吠舍佉节庆祝活动之总道场。(参阅‘结集’5187)
世界海 [佛学大词典]
即十佛摄化之诸种世界。为‘国土海’之对称。据华严五教章卷三载,世界海有三类,即:(一)莲华藏庄严世界海,又作莲华藏世界、华藏界。相当于十佛之境界,系就‘证入生’之位而言。(二)三千界外十重世界海,又作界外十重世界海、十重世界。相当于地上菩萨之境界,系就‘解行生’之位而言。(三)无量杂类世界海,又作杂类世界。即以须弥山形,乃至众生形等遍满法界、彼此无碍之世界,系就‘见闻生’之位而言。又于上记三种世界海中,关于杂类世界之形类,新旧华严经各举出九种(旧华严)与二十种(新华严)之多。[旧华严经卷四卢舍那佛品、新华严经卷八华藏世界品、华严经探玄记卷三](参阅‘国土海世界海’4431)
世界悉檀 [佛学大词典]
佛化导众生之法有四种,称为四悉檀;世界悉檀乃其中之一。悉檀,为成就之义。谓佛先随顺凡情,以人我、乐欲等世间之假名而说世间教法,以成就众生之佛道。(参阅‘四悉檀’1758)
世耶那萨喃 [佛学大词典]
梵语s/ayana^sana,巴利语sayana^sana。指卧具。乃僧侣生活资具之一。(参阅‘卧具’3493)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