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展三拜 [佛学大词典]

大展坐具以三度礼拜。即禅僧对本尊或尊宿所行之礼式。敕修百丈清规卷上请新住持章专使特为新命煎点条(大四八·一一二四中):‘二展叙寒温,触礼三拜,送住持出,再归堂烧香大展三拜,巡堂一匝。’又有大展九拜礼,即三行大展三拜,为最敬最上之礼,乃于佛祖忌日时,向导师所行之礼。其他另有大展一拜、同展三拜、两展三拜等礼式。[联灯会要卷十五、禅苑清规卷二请知事条、禅林象器笺礼则门](参阅‘触礼’6805)

大夏 [佛学大词典]
(Bactria)位于中亚阿姆河流域之古国名。一度称睹货罗(梵Tukha^ra )或吐火罗。即今阿富汗、乌兹别克、塔吉克间。古代属波斯帝国领域,亚历山大以后,即成为希腊之殖民地。亚历山大死后,受塞流卡斯王族支配。纪元前二五○年,狄奥多塔斯(Diodotos)独立,建立大夏王国。约一世纪后,因斯奇泰族入侵而亡国。其后,受大月氏族支配。(参阅‘睹货罗国’6293)
大唐开元释教广品历章 [佛学大词典]
凡三十卷。唐代玄逸编纂。又称开元释教广品历章、释教广品历章、广品历章。本书系依据唐代智升之开元释教录入藏录之编次,列记大藏经所收诸本之概要,并加以叙说。每卷卷初揭载内容之目录、异名、调卷之不同,并附记蒲州、供城二藏本之纸数等;其次于本文注记各本书目、卷数下异名、调卷之不同、译次等,并逐一列出卷别、品别;终则附载译时、译者、译处、揭出之目录名等。此书完本已不存,宋藏遗珍下集收有其残卷十五卷。[宋高僧传卷五玄逸传、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十]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 [佛学大词典]
凡三卷。唐代圆照撰集于德宗贞元十年(794)。略称续开元释教目录。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计收经论及念诵法一九三卷、经论疏义六十四卷、贞元新集古今制令碑表记八十六卷等,合为三四三卷,加上本书目录二卷,共三四五卷。
大峰山 [佛学大词典]
位于日本奈良东南方。为日本修验道之圣地。北自金峰山,南迄玉置山,山区绵亘八千六百公尺。古代日本修验道者,皆登此山苦练。相传为修验道之祖役小角所开创。苦练修行者每深入峰峦隐居,入山时有顺峰(自熊野来)及逆峰(自吉野来)之别。(参阅‘金峰山寺’3581)
大师 [佛学大词典]
梵语s/a^str!,巴利语satthar。初果以上,乃至诸佛菩萨,堪为众生之师范,故称大师。本事经作三种大师:(一)如来,如来出现世间,阐扬大法,化诸众生出离生死,令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二)阿罗汉,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具足,出现世间,开示四谛,令众生脱离生死,皆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三)有学弟子,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精修梵行,具足多闻,于诸经典,善知法义,出现世间,开示四谛,令诸众生出离生死,皆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二(大三○·七五九中):‘能善教诫声闻弟子一切应作不应作事,故名大师;又能化导无量众生,令苦寂灭,故名大师;又为摧灭邪秽外道出现世间,故名大师。’佛遗教经(大一二·一一一○下):‘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此盖以佛所说戒及法为佛灭后之大师。又后世我国对人师中之通晓佛教教义且有盛德者,亦常尊为大师,如摄山大师(僧朗)、智者大师、天台大师(智顗)、南岳大师(慧思)、嘉祥大师(吉藏)、贤首大师(法藏),又如近代之太虚大师、印光大师等。[长阿含卷十五究罗檀头经、大般若经卷四三四、十诵律卷五十二、大智度论卷二]
大师号 [佛学大词典]
历代朝廷对德高望重,堪为国师之僧侣,常赐以称号,称为大师号。如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敕赠庐山慧远辩觉大师之号,其后又追谥正觉大师、圜悟大师;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并敕云颢、僧彻、可孚、重谦为三慧大师、净光大师、法智大师、青莲大师。类于此者,另有国师、禅师、菩萨等称号。于生前所赐者,称特赐;死后追封者,称谥号、敕谥;重行追封者,称重谥、加谥。日本则专用于谥号,如最澄为传教大师,圆仁为慈觉大师等。[宋高僧传卷六、卷七、卷十二、佛祖统纪卷四十二、释氏要览卷上、大宋僧史略卷中、卷下]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