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传法院 [佛学大词典]

乃日本新义真言宗之大本山。通称根来寺。位于和歌山县那贺郡岩出町。大治五年(1130),觉鍐于高野山建传法院,后并受敕兼任金刚峰寺座主,由此而引起金刚峰寺徒众之不快,而渐与传法院之徒众产生冲突,觉鍐遂于弘安九年(1286),将传法院移至现址,独立成新义派,学僧云集,兴盛一时。

大黑天 [佛学大词典]
大黑,梵名Maha^ka^la ,音译摩诃迦罗、莫诃哥罗、嘛哈噶拉。又作大黑神、大黑天神、摩诃迦罗天。乃佛教之守护神,具有战斗神、财福神(厨房神)、冥府神等几种性格。形像颇多。于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中,列于左方第三位,呈现黑色极忿怒相,火发竖立,三面六臂,正面有三目,左右二面各二目。以髑髅为璎珞,以蛇为臂钏,趺坐于圆座上。其种子为棙(yam!),三昧耶形为剑。大黑天神法载其真言为:唵蜜止蜜止(micch micch,降伏)舍婆隶(s/vare,自在)多罗羯帝(taragate,救度)娑婆诃。印度教视之为毗瑟奴(梵Vis!n!u )之化身,大日经疏卷十以此天为毗卢遮那佛之化身,即降伏‘荼吉尼’之忿怒神;良贲之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下一则以之为战神,乃摩醯首罗(大自在天)之化身,夜游林间,食人血肉。凡此,盖皆基于忿怒相而立说。此神由八思巴送入元朝宫廷,成为世祖以下历代崇奉之神,至明朝后,又辗转入满州。此外,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受斋轨则条则以此神为食厨之神。我国江南一带,自古以来民间厨房即多祀此神。日本亦沿此风,多于诸寺库厨安置二臂之大黑天像。[大集经卷五十五分布阎浮提品、理趣释卷下、玄法寺仪轨卷下、青龙寺仪轨卷下、慧琳音义卷十、诸说不同记卷十](参阅‘大自在天’783)
大云轮请雨经 [佛学大词典]
梵名Maha^ -megha-su^tra 。凡二卷。唐代不空译。略称大云轮经、请雨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收录请雨时所受持之陀罗尼。卷上列出十种供养云海、降雨之利益及五十四佛名,卷下举示大陀罗尼。佛曾于难陀邬波难陀龙王宫大云道场宝楼阁中对大比丘、诸菩萨、百八十余龙王等宣说此经。本经之同本异译有三种:北周阇那耶舍所译之大云请雨品第六十四、隋代阇那崛多所译之大方等大云经请雨品第六十四各一卷、隋代那连提耶舍所译之大云轮请雨经二卷。其中,那连提耶舍所译本,于一八七一年,由英国佛教学者比尔(S. Beal)英译出版。一八八○年,英国佛教学者宾达(C.Bendall)复刊行本经之梵本及其英译本。晚近于新疆吐鲁番所发掘回鹘文字土耳古语佛典中之 Tisastvustik,其内容与本经颇为类似。[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上、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五]
大云寺 [佛学大词典]
(一)位于甘肃武威县东北。前凉王张天赐时所建。原名弘藏寺,后改天赐庵,武则天称帝,令全国供奉大云经,改天赐庵为大云寺。寺有一钟楼,为凉州八景之一,所挂铜钟乃前凉王张氏所铸。寺毁于民国十六年(1927)之大地震。(二)俗称铁佛寺。位于山西临汾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毁于地震,五十四年重建。(三)又称大云经寺、摩尼寺、祆寺。乃唐代时奉则天武后之敕愿,于全国诸州所建之大寺。日本之国分寺即仿照我国之大云寺而造者。永昌元年(689),摩尼教之法朗伪作大云经进献与武后,武后改国号为周之同时,乃颁布此经于天下各地,且下令造大云寺。相传当时所度之僧,约有千人。自文献可知,长安、河内、凉州、扬州、温州、淄州、柳州、宣州等皆曾造立大云寺。其中,长安、河内(河南怀庆)、凉州(甘肃)等,系自古时已造之寺而改称者。其时新建之寺并不多。
大势至菩萨 [佛学大词典]
大势至,梵名Maha^ -stha^ma-pra^pta ,音译摩诃娑太摩钵罗钵跢。意译作‘得大势’、‘大精进’。略称势志菩萨、势至菩萨。此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众生离三涂,得无上力;又彼行时,十方世界一切地皆震动,故称大势至。与观世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胁侍,世称西方三圣。首楞严经卷五念佛圆通章谓,大势至菩萨于因地时,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故今摄此娑婆世界之念佛众生,归入净土。又依悲华经卷三载,当阿弥陀佛入灭后,由观世音菩萨补其位;观世音入灭后,则由大势至补处成佛,掌握化权,号善住珍宝山王如来。关于其形像,据观无量寿经载,其天冠中有五百宝花,一一宝花又有五百宝台,每一宝台皆现十方诸佛之净妙国土相;顶上之肉髻如钵头摩花,肉髻中安置一宝瓶;其余身相则与观世音菩萨大同小异。又据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品载,二菩萨俱呈纯金色白焰光,右手执白拂,左手执莲花,大势至之身形较观世音小。于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中,位于观音院内列上方第二位,全身肉色,左手持开合莲花,右手屈中间三指,置于胸前,坐于赤莲花上。密号持轮金刚,三昧耶形为未开敷之莲花。[大阿弥陀经卷上、悲华经卷二、法华经玄赞卷二、陀罗尼杂集卷一、大日经疏卷十三](参阅‘观世音菩萨’6953)
大势佛 [佛学大词典]
如来之德号。佛有大势力,能断众生之烦恼,故称大势佛。法华经方便品(大九·九中):‘以贪爱自蔽,盲瞑无所见,不求大势佛,及与断苦法。’
大圆满法 [佛学大词典]
西藏佛教宁玛派之主要修行方法。宁玛派为修行密宗之主要宗派,其根本教法主张:人之心体,其本质纯洁,远离尘垢,故若能听其自然,随意而往,于空虚明净中将心安于一境,即可成佛。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