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化宗 [佛学大词典]

东晋般若学派六家七宗之一。吉藏于中论疏中谓此系道壹所立。此宗说世谛诸法皆同幻化,然心神不空。中论疏记卷三末(大六五·九五上):‘玄义云,第一释道壹着神二谛论云,一切诸法皆同幻化,同幻化故,名为世谛。心神犹真不空,是第一义。若神复空,教何所施,谁修道隔凡成圣,故知神不空。’其存神之意,适与心无宗大相迳庭。[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锡予)]

幻化 [佛学大词典]
(一)谓幻术师变化所现无实体之物。常用作譬喻。如说诸法皆由因缘假和合而生,空无实性,是为假有,喻如幻化之物相。大智度论卷六(大二五·一○一下):‘譬如幻化象马及种种诸物,虽知无实,然色可见,声可闻,与六情相对,不相错乱。诸法亦如是,虽空而可见可闻,不相错乱。’(二)幻与化。空法十喻之二。幻,谓幻术师之所作。化,谓佛、菩萨等神通力之变化。(参阅‘十喻’470)
幻 [佛学大词典]
梵语ma^ya^。指假相。一切事象皆无实体性,唯现出如幻之假相,即幻相;其存在则谓幻有。所显现之如幻现象,犹如魔术师之化作,故称幻化。此外,使魔法者,称为幻师、幻人。[放光般若经卷三问幻品、大智度论卷五十五]
巴罗大祭 [佛学大词典]
为不丹佛教每年最重要之节庆。巴罗(Paro),乃不丹之第二大都市,为王室之夏宫,位于山谷中,其中有已具四百年历史之丹宗喀禅寺,为全国各地之宗教中心。每年四月底,连续四天举行大庆典,纪念不丹佛教史上之传奇人物莲华生(梵Padma Sam!bha^va )。莲华生原为印度乌仗那国人,八世纪中叶前往西藏弘法,两度驻留不丹,将佛教与当地信仰揉为一体,开创红教派,以陀罗尼神咒降伏灾难妖魅,神通广大,被西藏、不丹等地人民视为观世音菩萨之化身。每逢巴罗庆典,喇嘛将‘坦卡’悬挂于寺墙,以供各地前来之人潮膜拜。坦卡为六百平方公尺之巨幅丝织佛画,乃世界最大之织锦佛教艺术品,已有三百年历史,其上为莲华生之图像与各种象征吉祥幸运之图案。信徒走过坦卡时,须以额头触碰坦卡,以示尊崇。节庆期间,有各类由喇嘛主持之宗教舞蹈、祈愿、诵经膜拜等。直至最后一日破晓时,才收卷坦卡,逐渐结束庆典。(参阅‘不丹佛教’961)
幻生 [佛学大词典]
(1929~)江苏泰州人。别号盘石。民国三十一年(1942)礼重庆庵惟音和尚披剃。三十六年受具足戒于南京古林寺。先后就读于泰县光孝、杭州武林、上海静安等三所佛学院。政府播迁后,随抵台湾,于汐止弥勒内院亲炙慈航大师十余载,后至新竹福严精舍随侍印顺导师,并阅藏自修。其后,在竹山德山寺静修十数年。主要著述有:敦煌佛经卷子巡礼、弥勒信仰及其应化事迹等,所撰之论文亦常散见于各佛刊。曾任海潮音主编及新竹女众、福严、东山、中华、东方诸佛教学院讲师。后赴美国休士顿弘法。
幻住庵清规 [佛学大词典]
全一卷。元朝中峰明本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乃就丛林日用须知制定,自成天目一家之规矩,于延祐四年(1317)冬自序上梓。全编分十门,即:日资、月进、年规、世范、营办、家风、名分、践履、摄养、津送。附录之开甘露门,乃施饿鬼会之施食次第及法文、疏等。
幻门 [佛学大词典]
幻化之法门。据法华玄义释签卷四之一(科本)所载,菩萨以幻化之法门破除众生之幻惑,以幻大悲利益幻含识,自他功毕,而于幻涅槃得无所得。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