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文宣帝 [佛学大词典]

(529~559)北齐初代皇帝(550~559 在位)。名高洋,庙号显祖。在位时佛教隆盛,设有僧官管辖僧尼四百余万、寺院四万余。帝曾诏请国师法常宣讲涅槃经,任昙延为昭玄统,并诏命僧稠于邺都建造云门寺。且设置昭玄十统,任命法上为大统,以统领僧尼。禁止人民屠杀,每月六回,一年三回定期斋戒。即位之初颇为留心治术;之后,以功业骄矜,肆行暴虐,无故杀人,习以为常。

北台 [佛学大词典]
指五台山。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代州,地处北地,故称北台。自古为佛教圣迹,乃文殊菩萨之灵地。(参阅‘五台山’1192)
北汉山 [佛学大词典]
位于韩国首都汉城之北。海拔八三六公尺,为古城之旧址,自古以来寺院林立。现存有祥云寺、道诜寺、太古寺、华溪寺、僧伽寺、津宽寺、文殊庵等。
北路 [佛学大词典]
巴利名Uttara^patha 。为‘南路’(巴Dakkhin!a^patha )之对称。据大事(梵Maha^vastu )Ⅱ.载,北路有德叉尸罗国(梵Taks!as/ila^ ),故推测北路系指近于印度西北国境之地。据传,释尊出家后,即向南方摩揭陀国游行,其路线乃从舍卫城起,经由迦毗罗卫城、拘尸那(梵Kusinagara )、毗舍离(梵Ves/a^li )等,抵达恒河,进入摩揭陀国之王舍城,此一公路线,即称为‘北路’。又大事Ⅲ.载,此一路线中有一商港,名为‘乌卡拉’(巴Ukkala^ta ),乃提谓(巴Tapussa )、婆梨迦(巴Bhalliya )二商人经商之地,此二人为最早归依佛陀之在家信徒。[菩萨本缘经、印度佛教史(平川彰)](参阅‘乌卡拉’4175)
北颊 [佛学大词典]
指面向僧堂,其前门右侧之柱处,称为北颊。一般僧堂之建筑系向东而建,以前门而言,面向圣僧(安置于僧堂中央之圣像),则前门右侧之柱处为北颊,左侧之柱处为南颊;以后门而言,面向圣僧,则后门左侧之柱处为北颊,右侧之柱处为南颊。据禅苑清规卷一赴粥饭载,入僧堂之法,凡自前门入者,宜自南颊入(先举右足);所以不从北颊入者,乃尊重住持之故。既入之后,则于圣僧前问讯。
北涧居简禅师语录 [佛学大词典]
全一卷。又作北涧和尚语录、北涧语录。宋代僧北涧居简(1164~1246)撰,物初大观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编集台州般若院语录、湖州铁观音寺语录、安吉州圆觉寺语录、平江府慧日寺语录、小参、秉拂、告香普说、颂古、偈颂、小佛事等,并附有石溪心月等人之序。
北禅寺 [佛学大词典]
位于江苏吴县。又称北禅院。相传三国时孙权之母于赤乌年中(238~2 51)舍自宅建立此寺,原名通玄寺。于陈隋盛唐之世,昌大无匹。玄宗开元年间(71 3~741)改称开元寺。五代吴越于同光三年(925)又改称报恩寺。宋则易名万寿报恩光孝寺,明永乐年间(1403~1424),改称今名,别称北寺。明清以来,为大禅林,巨匠辈出,领袖东南。此外,梁天监年中,正慧禅师于其中筑佛舍利塔,塔高百尺,可瞰江湖阖巷之状。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胡骑渡江,以为寺塔不利己,俱焚之。事定重修,止复九成。今虽存,然已非旧日景观。[苏州府志卷三十九、大明一统志卷八、大清一统志卷五十五]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