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则法问 [佛学大词典]

法问,指佛法上之问答论议。日本曹洞宗于四月或十月之十六至二十等五日间,行每日一则之法问论议,称为五则法问。其中,十六日为法幢师,十七日为首座,十八日为书记,十九日为副司,二十日为知客之法问。[诸宗阶级卷上、洞上行事轨范卷中]

五阿含 [佛学大词典]
阿含,梵语a^gama,意译法归、法藏、传教。又作五阿笈摩。即指长阿含、中阿含、僧述多(相应)阿含、鸯堀多罗(增一)阿含、屈陀迦(杂类)阿含。其中屈陀迦阿含别称杂藏。此五阿含相当巴利佛典中之五部经(Pan~ca-nika^ya^)。据巴利文毗奈耶小品(Vinaya cu^l!avagga)、一切善见(Samanta-pa^sa^dika^ 1)、长部经注(Suman%gala-vila^sini^)序等所载,长部(Di^gha-nika^ya)、中部(Majjhima-nika^ya)、相应部(Sam!yutta-nika^ya)、增支部(An%guttara-nika^ya)、小部(Khuddaka-nika^ya)等五部,相当于长、中、相应、增一及杂类之五阿含。[五分律卷三十、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二、四分律卷五十四、善见律毗婆沙卷一、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分别功德论卷一](参阅‘阿含’3617、‘阿含经’3619)
五门禅 [佛学大词典]
(一)即维摩经弟子品中迦旃延章所说之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五义。维摩以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一一双非。取其双比之义,而为圆教之五门禅。[法华玄义释签卷四之一](二)小乘七方便中所说之五停心观。指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五门禅经要用法中以念佛观取代界分别观,称为五门禅。念佛观即全心全意观想佛陀如来,对治昏沉暗塞、恶念思惟、境界逼迫等三障。(参阅‘五停心观’1144)
五金刚菩萨 [佛学大词典]
又作五秘密。即金刚界之五金刚菩萨。(一)金刚萨埵,安置于中央。 (二)欲金刚菩萨,安置于东侧。(三)触金刚菩萨,安置于南侧。(四)爱金刚菩萨,置于西侧。(五)慢金刚菩萨,置于北侧。此五尊金刚菩萨同住一月轮,即不住生死之意,以表大智之德;五尊并同坐于一莲花,即不住涅槃之意,以表大悲之德。五尊中,以金刚萨埵为主,其余欲、触、爱、慢,均属烦恼之名,此乃示烦恼即菩提,染净不二,因果同体,即事而真之深妙秘趣,故称为五秘密。[理趣释卷上、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参阅‘五秘密’1141)
五品弟子位 [佛学大词典]
八行位之一。略称五品位。天台宗立圆教之行位有八,五品弟子位即其中第一位。十信以前之外凡位区别为五品,在六即位中相当于第三之观行即(观行五品位)。五品,一般指专心于自己之实践行,故称弟子位。五品即:(一)随喜品,闻实相圆妙之法而信解随喜,内以三观观三谛之境,外用忏悔、劝请、随喜、发愿、回向等五悔勤加精进。(二)读诵品,信解随喜,并读诵讲说妙法之经。(三)说法品,以正确说法引导他人,更由此功德观自心之修行。(四)兼行c 度品,观心之余,辅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五)正行六度品,观心之功夫进时,自行化他事理具足,故在此须以六度之实践为主。以上所说原系出自法华经分别功德品,而在法华玄义卷五上,以三藏教之五停心位比拟于此。又法华文句记卷二十七以五品弟子位配三慧,其中前三人配闻慧位,兼行六度配思慧位,正行六度配修慧位。据传智顗尝称说自己为五品弟子位。[天台四教仪、天台四教仪集注卷下、佛祖统纪卷六](参阅‘六即’1275)
五帝 [佛学大词典]
我国古代神话中之五位天帝。道教供奉为神。据唐朝贾公彦疏载,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纪。[老子中经、太上飞行九神玉经]
五形 [佛学大词典]
指方形、圆形、三角形、半月形、团形。密教以此为五字、五大之形色,为一切形色之根本。五形次第与黄、白、赤、黑、青等五色相应。(一)方形,为阿(豙)字地大之形色。方形为四方均等之形,有安住不动之义,相应于阿字本不生之理,能表地大之义。(二)圆形,为缚(釯)字水大之形色。圆形为旋转自在、不住一处之形,水性则随器而不定其形貌,故圆形相应于缚字言语无穷转之义。(三)三角形,为罗(高)字火大之形色。三角为锐利之形,表火大烧除尘染垢障之猛利德用,相应于罗字尘垢不可得之理。(四)半月形,为诃(嵔)字风大之形色。半月一方为平坦安住形,一方为圆形不住形,表能造作诸法之义,相应于诃字风大之具有大力,能成诸法,亦能坏诸法。(五)团形,为佉(傡)字空大之形色。乃三角与半月相合之相,为方圆不二、众形具足名,即如意宝珠形,相应佉字等虚空之法性。此五大、五色、五形等说,系密教所立。显教则仅立地、水、火、风四大,而说黄、白、赤、青四色及方、圆、三角、半月等四形。[五轮九字秘释]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