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三藏圣教目录 [佛学大词典]

凡四卷。略称北藏目录。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下诏南京与北京分别写录、翻刻大藏经,是为南藏、北藏。大明三藏圣教目录亦即北藏之目录。(参阅‘中文大藏经’1001)

大明三藏法数 [佛学大词典]
凡五十卷。明代一如奉敕编纂。略称大明法数、三藏法数。本书系辑自大藏经典中诸法数之名词,依增数法类编撰而成。名目起自‘一心’,终于‘八万四千法门’计收一五五五条,每条并附有略解,凡出于某经某论或某某撰述者,皆详注于各条之下;若遇各家或各宗派说法不同,则征引诸家之异说,内容极为详备。民初黄理斋据该书另编通检一册,将一五五五条中所引之各类名词,一一析出,令初学者方便检阅。[法华科注序、释鉴稽古略续集卷三、佛典疏钞目录卷下]
大念佛寺 [佛学大词典]
为日本融通念佛宗之总本山。位于大阪市。为融通念佛宗之开祖良忍所开创。数遭大火肆虐。至江户时代,由于幕府之外护,兴荣一时。
大定智悲 [佛学大词典]
指佛之三德,即大定、大智、大悲。佛心澄明,是为大定;以澄明之故,遍照一切法界,是为大智;以遍照法界之故,遂生救济众生之心,是为大悲。以大定可断除一切妄惑,故又称大定为断德,大智即智德,大悲即恩德。前二者为自利之德,后者为利他之德,故此三者圆具自他之万德。
大明白身菩萨 [佛学大词典]
大明白身,梵名Gauri^ maha^vidya ,音译毫利摩诃微地也。为密教安于现图胎藏曼荼罗观音院内第五位之菩萨。密号常净金刚、放光金刚,种子为逘(sa,谛不可得之义),三昧耶形为开敷莲花。身呈浅黄色,右手屈臂,手掌上仰,置于胸前;左手屈肘,手掌向上,执开敷之莲花,坐于赤莲花上。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四金刚王出现品以此尊为八明妃之一,名遨哩明妃(藏Gos-dkar-mo ,意译白衣女),盖以此尊与白衣观音同体。[玄法寺仪轨卷一、胎藏界七集卷上、阿娑缚抄卷二○七胎曼释上、大日经疏演奥钞卷十六本]
大明寺 [佛学大词典]
(一)即古之栖灵寺,位于江苏江都县西北约二千八百公尺。又称西寺。为我国扬州名刹。别称平山堂。唐朝鉴真法师曾于此弘戒。本寺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457~464)年间,称为大明寺。隋仁寿元年(601)于寺中建九层塔,称为栖灵塔。唐宋期间,大明寺与栖灵寺二名并存,两代有关该寺之诗文记载颇多,素以‘天下第五泉,淮东第一观’驰名于世。会昌三年(843),塔遭大火,栖灵寺之名渐晦,而大明寺之名仍着。五代十国时,吴主杨行密曾加兴修,复建寺塔。宋代欧阳修筑堂宇于大明寺之右,称为平山堂,第五泉即位于堂之西南。至明代仅存寺基,英宗天顺年间(1457~1464),僧智沧溟游五台归扬州,就该寺遗址重建,其后迭有增建,历数代而规模大备。清初复名为栖灵寺。乾隆三十年(1765),帝游蜀冈时,赐名‘法净寺’。然扬州人仍称之为平山堂。民初经政府一再兴修,成为游览胜境。现为鉴真东渡事迹之陈列处。(二)位于河南济源县。始建于宋代,历代多有修茸,现存之殿宇为明代之建筑。
大明度无极经 [佛学大词典]
凡六卷。又称大明经、大明度经。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八册。内分三十品,有:行品、天帝释问品、清净品、不可计品、守空品、强弱品、嘱累阿难品等。大明,即摩诃般若之意译;度无极,即波罗蜜之意译。本经之同本异译经较重要者有:后汉支娄迦谶所译之道行般若经十卷、后秦鸠摩罗什所译之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唐玄奘所译之大般若经第四分等[出三藏记集卷二、历代三宝纪卷五、开元释教录卷二]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