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子本 [佛学大词典]

我国书册的装订形式之一。或起源于西方,然于宋代时在我国开始风行,敦煌等地出土之佛典册子本几全为此类册子本。册子本系笔记本形式,大多将一张四开纸对折,再以浆糊一一黏合或以细绳装订成册。又可分为蝴蝶装及袋装二种,蝴蝶装与现今西式书籍相同,蝴蝶系指其对折形式类似蝴蝶之双翅,亦即在折缝处装订,一张纸便有四面文字;而我国古代之蝴蝶装常将开口处黏合,成为一页两面文字。袋装正与蝴蝶装相反,装订处在对折纸之开口处,形成袋状之一页两面文字;线装书多以此方式装订。此外,册子本亦由我国传至中亚一带,如敦煌、高昌、黑水城一带,皆有册子本佛典出土,除大部分之汉文佛典外,尚包括西藏文、回纥文、西夏文等之佛典。册子本之书写方向因各地文字不同而有异,汉文与西夏文均为由右向左之直写方式,故与折缝平行;回纥文有直写、横写两种,直写者为由左向右之方向,而与折缝平行,横写者为由右向左之方向,而与折缝垂直;西藏文全为由左向右之横写方式,故与折缝垂直。(参阅‘折本’5814)

冉云华 [佛学大词典]
(Jan, Yu|n-hua, 1923~)加拿大麦克麻斯特大学宗教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华裔学人。原籍四川,留学印度,从谭云山,师事觉月(P.C. Bagchi,法国佛学权威莱维之高足),获硕士、博士学位于印度国立国际大学,并留校任教。一九六○年代,受聘赴加拿大,开创佛学及中国宗教研究。历任中国宗教学研究会会长,国际佛学研究学会,亚洲学会佛学小组理事等职,先后访问英、法、锡兰、泰国、日本,两度应邀前往南韩。研究重点为中国佛教史,译著有中国佛教编年史(582~960)、宗密大师思想研究,及论文六十余篇,散见于欧、美、印、日、港及台湾各佛教刊物。其佛学研究,着重点为佛教史学、禅宗思想及中印宗教文化史三方面,亦兼及中国思想史,论文数篇,曾被译为其他多种文字。
兄弟 [佛学大词典]
禅林用语。自少壮即居于丛林而谙熟清规者,称山中之兄弟。又禅刹同门之人,亦称兄弟。即云兄水弟之意,广指大众。敕修百丈清规卷二嗣法师忌条(大四八·一一一九上):‘讽经罢,备汤果,(中略)如有法眷尊长、同门兄弟,皆当请之。’[禅林象器笺卷五称呼门]
令韬 [佛学大词典]
(666~760)唐代禅僧。江西人,俗姓张。又号行滔。从六祖慧能出家,不离左右。慧能示寂后,纳衣守塔。据景德传灯录卷五载,开元四年(716),帝闻其德风,召之,师称疾不赴。上元元年(760),肃宗以节度使韦利见之奏请,诏迎六祖之传法衣入宫内供养,师以疾辞。世寿九十五,谥号‘大晓禅师’。另据曹溪大师别传之记载,师之事迹与传灯录所述颇有出入,谓师于上元二年与门人惠象、永和等人共同奉诏入宫,且于当年正月示寂,世寿八十九。
冬瓜印子 [佛学大词典]
禅林用语。把冬瓜横着切断所盖之印迹,虽似真印,但虚伪不实,禅林乃转指师家接引学人时,未严加勘验而随便印可证明。碧岩录第九十八则(大四八·二二一下):‘只管被诸方冬瓜印子印定了,便道:我会佛法奇特,莫教人知。’又‘冬瓜直儱侗’一语,则指冬瓜虽真直,但未成熟之意;引喻为人之素性虽良好,但未成熟。儱侗,意谓未成熟。
冬安居 [佛学大词典]
指冬季结制之安居。又作冬会。僧侣于夏安居之外,每年自十月十五日至翌年正月十五日间,禁止外出而专事讲学修养,称为冬安居。印度原始佛教以来,即盛行雨季期间之夏安居,然于西北印度与中亚一带,气候较寒,冬季多雪,间有霖雨,外出困难,故仿夏安居之制而行冬安居。诸部派之小乘律对此并无记载;而经典中,最早有冬安居之记载者为大乘律梵网经卷下。我国禅林亦行冬安居,然多行于北方,南地则普遍行夏安居。日本本无冬安居之结制,自道元之后始引进冬安居之法。现在日本曹洞宗之冬安居分成冬前安居(十月十五日至一月十五日)、冬中安居(十一月十五日至二月十五日)、冬后安居(十二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又相对于夏安居之称‘雨安居’,冬安居又称‘雪安居’。[大唐西域记卷一、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禅林象器笺卷四节时门]
冬年 [佛学大词典]
丛林中,每年有四大节庆,即结夏、解夏、冬至、年朝(改岁),其中之冬至与年朝,合称为冬年。又于冬至或年朝之际,住持与大众互叙陈贺之礼,表达问候之仪,称为冬年人事。[禅苑清规卷二冬年人事条]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