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禅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又作俱胝一指、俱胝竖指、一指头禅。宋代婺州金华山俱胝和尚以竖立一指作为化导学人之机法,世称之一指禅。俱胝和尚初住庵时,因一尼之三问而不知应答,遂立志弃庵,往诸方参寻,后逢山神告示,得遇天龙和尚,天龙以一指示之,师当下大悟。从此,凡有参学僧到,师皆竖一指以对。当其临终时,谓众(大五一·二八八中):‘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景德传灯录卷七、卷十一、五灯会元卷四、碧岩录第十九则]

一指 [佛学大词典]
手之一指。楞严经卷六载,若如来灭后,有一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于如来形像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热一香炷,则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
一恒河沙 [佛学大词典]
指以一恒河沙之数,譬喻物之极多。略称一恒。诸经中每以恒河为福德吉祥之河,由于此河沙多,又为佛生处、游行处,乃弟子们所现见者,故引此河为喻,而不取他河。[大智度论卷七](参阅‘恒河沙’3813)
一回饮水一回着噎 [佛学大词典]
禅林用语。每次饮水时皆噎在喉咙,丛林中转指事物之变化非自己所能预料。从容录第二则(大四八·二二八下):‘廓然无圣,一回饮水,一回着噎。’
一拶拶倒了 [佛学大词典]
禅林用语。一拶,指禅师勘验弟子之推逼谈话。整句义为推逼谈话已结束。碧岩录第三十五则(大四八·一七三下):‘当时便与一喝,一拶拶倒了也。’
一星事 [佛学大词典]
禅林用语。星,乃秤器上之刻度。譬喻如秤星般之些微小事。碧岩录第九则(大四八·一四九中):‘有般底人道:“本来无一星事,但只遇茶吃茶,遇饭吃饭。”此是大妄语,谓之未得谓得,未证谓证。’
一柱塔 [佛学大词典]
越南河内之佛寺。又称延友塔。李朝太宗皇帝建于崇兴元年(1049)。其建筑风格甚为特殊,系建于湖中圆石柱上,供奉铜铸八臂观世音菩萨。寺庙全部采用木造建筑,屋顶为中国式之庑殿顶,四面呈坡形,为越南现存年代最久远之寺阁。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