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钟 [佛学大词典]

即小钟,为佛堂六物之一,其形量仅及大钟之半。又称唤钟、饭钟、行事钟。一般高约二尺或二尺以下,多悬垂于僧堂、法堂、廊中,以唤众、报饭等。又悬挂于佛殿者称殿钟,悬挂于僧堂者称僧堂钟。于禅宗,入堂时敲僧堂钟七下,斋粥下堂、放参、旦望巡堂及吃茶下床时,则各敲三下。[敕修百丈清规卷下法器章、考信录卷一、持宝通览卷中半钟条]

半斋 [佛学大词典]
(一)指持斋半日,亦即破斋之意;盖持斋之法,宜以一日为定准,若仅持半日,则所持不全,与破斋无异。通常全日之斋法,于一日一夜间,从今日之明相(天大亮)至翌日之明相为止,亦即过今日之正午至翌日之天明,不可进用任何食物。若至入夜时分,因进食而破斋,则称半斋,以其仅自正午至夜暮持半日斋之故。又破斋之时辰,就昼时而言,称为半斋;就夜间而言,称为破斋。其实二者同为破斋之意。于诸经论中,多处记载持斋具有各种殊胜之功德,故持斋半日者,虽有破斋之失,然自功德果报而言,犹有莫大之福德,故经律异相卷四十四破斋犹得生天条谓(大五三·二二九中):‘半斋之福,犹生天上,七世生人间,常得自然;一日持斋,六十万岁自然之粮。’(二)禅门中,指早粥与午斋之中间时段为半斋。又引申指粥、斋中间之点心为半斋点心;而于此时,在祖师位前献斋、诵经回向,称半斋供养或半斋讽经。禅林象器笺卷三节时门:‘旧说云:在粥与斋之半,故曰半斋。(中略)半斋者,时名也。’此外,半斋又作判斋,因半、判二字相通,半斋即判斋。判有判释之意,判斋即判释献斋之意,故半斋亦指禅家献斋之回向文,或指献斋回向之法事。[禅林备用清规卷六、诸回向宝鉴卷二、禅林象器笺卷十三讽唱门](三)指正午之斋,以日中午时为一日之正中,将一日对半正分,故称半斋。空华谈丛卷二谓,律院及禅院中,称午斋为半斋。故知半斋亦作午斋之别名。又若过午斋之时限而进食者,称为非时食,为佛教戒律所不许。此等习惯,称为过午不食。
半钱 [佛学大词典]
比喻实际修行之助益。如贫穷之人徒有数邻人珍宝之喜,于己却无半钱之实;以此比喻闻如来之圣教而不切实力行者,则于己实无丝毫助益。华严经卷十三(大一○·六八上):‘如人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半独股印 [佛学大词典]
密教印契之一。即不动根本印。为独股印之半印,又作小独股印。此印具有摧破之作用,用于辟除结界。其结印之法,据底哩三昧耶不动使者念诵法记载,乃以右手中指以下三指握拇指为拳,食指竖直即成印。若以此印右转即成结界,左转则成解界。
半体 [佛学大词典]
指书写悉昙文字母音字(摩多)之略体时所用之记号。系用于复合文字时,添附于左右或上下者,故称为半体。
卡太格根 [佛学大词典]
西藏佛教格鲁派寺院中康村之职称。为杂务主管,任期二年。
卡拉诺斯 [佛学大词典]
(Kalanos)梵名Kalya^n!a 。乃西元前四世纪中叶侨居印度,归依佛教之希腊人。侨居印度之希腊人,为求道而归依佛门出家者,早在阿育王时代已不少,因印度社会由于婆罗门教之专横墨守种姓制度,严厉排他而封闭之情况下,欲信仰宗教之希腊人,惟有选择超越种族、国家,具有社会包容性,且主张人类平等之佛教为其信仰之对象。根据美加苏得尼斯(Megasthenes,约 350 B.C.~290 B.C.)一书之记载,亚历山大大王侵入印度(327 B.C.)时,有学问渊博、通晓印度哲学思想之大修行者卡拉诺斯,侍于亚历山大大王身旁,因利欲薰心,伺机谋害王,故受当时印度人之非议。其有关之资料,记载于美加苏得尼斯断片第四十四号、斯特雷波(Strabon XV, I, 68)。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