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 [佛学大词典]

指在北方聚成斗(杓)形之七星。略称北斗。即离北极约三十度距离之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等,于天文学中,称为大熊星,其俗名为贪狼星、巨门星、禄存星、文曲星、廉贞星、武曲星、破军星等。于古代之星宿观中,以天枢为七星之正星,主阳德;天璇为法星,主阴形;天玑为令星,主伐害;天权为伐星,主天理;玉衡为杀星,主中央四方;开阳为危星,主天食五谷;瑶光为部星,主兵。密教之尊星王法、北斗法、北斗护摩等法,均祈念此七星。 此外,于禅林中,有‘北斗里藏身’一词,意指禅僧之神通妙用,犹如藏身于北斗星中,羚羊挂角,了无痕迹。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大四七·五四六上):‘问:“如何是透法身句?”师(云门)云:“北斗里藏身。”’[北斗七星延命经、景德传灯录卷十二芭蕉慧清章、法苑珠林卷四]

北天竺 [佛学大词典]
古印度五天竺之一,相当于印度西北方之诸国;在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卷三中即举有二十国。北天竺系继中印度之后为佛教盛行之地,灵迹甚多。约为今之旁遮普、喀什米尔、西北境州等地。部分古犍驮罗即在西北境州内,后人可自出土之石刻推知当地古代佛教之概况。
北川秀则 [佛学大词典]
(1921~ )日本之西藏、印度学学者。一九四八年东北大学法学文学部印度学科毕业。其后,获美国耶鲁大学文学硕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文学博士。先后任教于名古屋大学、多伦多大学。专门研究西藏语、西藏问题、印度伦理学等,并曾二度赴印度考察。著有印度古典伦理学之研究等书。
北山录 [佛学大词典]
凡十卷。唐代梓州慧义寺沙门神清撰,北宋慧宝注。又称北山语录、参玄语录、北山参玄语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因慧义寺位于城北长平山之阳,故称‘北山’;该书博综儒、释、道三教玄旨而为着录,故称‘参玄’。内容计分十六篇,即:天地始、圣人生、法籍兴、真俗符、合霸王、至化、宗师议、释宾问、丧服问、讥异说、综名理、报应验、论业理、住持行、异学、外信。引用法华经、贤愚经、华严经、毗昙心论、杂毗昙心论、中观、智度论、入大乘论、清辩之掌珍论、范缜形神灭论、续高僧传等典籍,采佛教教义以调合孔、孟、庄、老、列、荀、杨、班、马等各家之说,内容广及儒、佛、道三教与诸子百家。其卷六‘讥异说’批评禅宗曲解‘付法藏因缘传’编造传承世系,遭到禅者之驳斥。本书传本极少,民国初年发现两种残本,后有两本影印本传世,大正藏亦收录之。[传法正宗论卷下、国史经籍志卷四(明代焦竑)、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卷五(陈垣)]
北斗七星延命经 [佛学大词典]
全一卷。为译于唐代之密教经典,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即星宿法,旨在说明供养此经之功德,并附有北斗七星图。初叙各时辰所生之人应配何种星符以调吉凶,次叙七星所代表之佛,其末叙述供养此经得免各种灾祸疾病。
北斗七星念诵仪轨 [佛学大词典]
全一卷。唐代金刚智(671~741)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仪轨乃世尊为日月星宿所说八星咒之功德,及北斗八女之供养法。又此八星咒之印契乃出自金刚顶经七星品。然据考证,此仪轨恐系后世之伪作。[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四、卷二十九、秘密仪轨传授口决卷三]
北斗七星护摩法 [佛学大词典]
全一卷。唐代一行(683~727)撰。又作复炽盛光法。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内容为祈求北斗七星以延命增福之护摩仪则,如:能吉祥真言、北斗七星印言、九曜印契、九执曜天总印言、二十八宿总印言等之仪则,并附有北斗法之供养法。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