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斋 [佛学大词典]

又作十斋日。即于每月初一、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十日持斋戒。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如来赞叹品中说,此十日诸罪结集,定其轻重,而娑婆众生举止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何况又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有百千罪状。若能于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此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之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之长幼,现在未来之百千岁中永离恶趣。又据大明三藏法数卷四十二载,十斋日中,初一日四天王太子下降,念定光佛名号;初八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念药师琉璃光佛名号;十四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念贤劫千佛名号;十五日四天王太子下降,念阿弥陀佛名号;十八日四天王太子使者下降,念地藏菩萨名号;二十三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念大势至菩萨名号;二十四日四天王太子下降,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二十八日四天王使者下降,念卢舍那佛名号;二十九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念药王菩萨名号;三十日四天王使者下降,念释迦牟尼佛名号。我国自唐末以来即行此法,于斋日持佛菩萨名号,祈福灭罪。然近时所奉行之十斋日本尊,即将十四日之贤劫千佛改为普贤菩萨,十八日之地藏菩萨改为观世音菩萨,二十四日之观世音菩萨改为地藏菩萨。[释门正统卷四、佛祖统纪卷三十三、法苑珠林卷八十八](参阅‘十斋日佛’500、‘斋日’6545)

十讲 [佛学大词典]
日本佛教用语。又称法华十讲。即讲无量义经一卷、法华经八卷、普贤经一卷,合计共为十卷;在五日间朝夕共讲十座,称为十讲。此等讲经法会,为日本桓武天皇延历十七年(798),在比睿山所创行。
十禅 [佛学大词典]
禅定自初步至高度之十种阶段。即:(一)出家清净禅,(二)近善知识清净禅, (三)阿兰若处禅,(四)离戏论愦闹禅,(五)身心柔软禅,(六)智慧寂静一切音声禅,(七)七觉八道禅,(八)离味着诸烦恼禅,(九)通明清净禅,(十)内智方便游戏神通禅。[大藏法数卷五十八]
十随眠 [佛学大词典]
又作十使、十见、十大惑。即十种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见等六随眠中,分见随眠为五见,即有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合计有十种。其中推求理而性猛利之五种烦恼称为五利使(有身、边执、邪、见取、戒禁取),其性迟钝之五种烦恼称为五钝使(贪、嗔、痴、慢、疑)。新译家则不用五利、五钝之名称。[俱舍论卷十九](参阅‘五利使’1096、‘五钝使’1164、‘见惑’2997、‘根本烦恼’4135、‘随眠’6351)
十斋日佛 [佛学大词典]
指我国佛教界于每月之十斋日每日所礼敬之一佛或菩萨。即:初一日为定光佛,八日为药师如来,十四日为普贤菩萨,十五日为阿弥陀如来,十八日为观音菩萨,二十三日为势至菩萨,二十四日为地藏菩萨,二十八日为毗卢遮那佛,二十九日为药王菩萨,三十日为释迦如来。
十藏 [佛学大词典]
即指十种藏。藏,指含摄、积集、出生之义;以其能含藏功德,故谓之藏。有下列三种:(一)华严宗将菩萨之行法,依诸佛所说之教法,分为信藏、戒藏等十藏,称为十无尽藏。(参阅‘十无尽藏’475)(二)十回向中,第五位(无尽功德藏回向)之菩萨所知之十种法藏。即:(一)分别数知一切法藏,(二)出生一切法藏,(三)普照一切陀罗尼法藏,(四)分别解脱一切法辩藏,(五)于一切法觉不可说巧方便藏,(六)示现一切佛自在力大神变藏,(七)于一切法出生平等巧方便藏,(八)不离常见一切佛藏,(九)入不思议劫皆悉如幻巧方便藏,(十)于一切诸佛菩萨欢喜恭敬藏。若菩萨安住于此十藏,则得一切诸佛之大智慧藏,能救度一切众生。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七称此十藏为:字藏、义藏、持藏、辩藏、慧藏、通藏、巧藏、见佛藏、入劫藏、喜敬藏。此十藏中无有惑障,故又称十种伏藏,或称十事藏。此乃华严宗之说。[旧华严经卷三十九离世间品](三)八地以上菩萨内具之德分为十种,喻意腹内之脏腑,故亦称十藏。即:(一)不断如来种姓,(二)受持守护如来正法,(三)长养僧宝,(四)觉悟正定众生,(五)教化成熟不定众生,(六)发大悲心救护邪定众生,(七)满足如来十力不可沮坏,(八)住四无畏大狮子吼,(九)得佛十八不共法,(十)平等觉悟一切众生、一切刹、一切佛、一切法。若菩萨安住此十藏,能得一切诸佛之无上善根大智慧藏。此亦出自华严宗之说。[旧华严经卷四十一离世间品]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佛学大词典]
天台宗智顗着观音玄义二卷以评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于品题之中,就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人与法、慈与悲、福与慧等,两两成双,故谓之‘双’。十双即:(一)人法,人即观世音,法即普门。此品具两问答,前辩人,后论法,以人能秉法,故称人法。(二)慈悲,慈即爱念,谓大慈与乐;悲即愍伤,谓大悲拔苦。(三)福慧,福即福德,指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五度;慧即智慧,指般若一度。(四)真应,真即真实,指真身;应即应现,指应身。(五)药珠,药即药树,喻真身;珠即如意珠,喻应身。(六)冥显,冥即冥密,谓真身被物,冥作利益;显即显现,谓应身对机说法,显作利益。(七)权实,权即权巧权智,实即真实实智。(八)本迹,本即根本,迹即垂迹。观音既是过去正法明佛,其本已高,所作权实之迹则妙,非本无以垂迹,非迹无以显本。(九)缘了,缘谓缘助,了谓晓了。即性德本具缘了二因之义。亦即观音及普门之法等,皆由性德了因、缘因二种子所显发。(十)智断,智能照理,断能断惑,指果上所显之智断二德;亦即指涅槃。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