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光禅寺 [佛学大词典]

(一)位于台湾嘉义县水上乡。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前称善德佛堂,同治三年(1864)及光绪七年(1881)曾两度修建,民国二十一年(1932)信众亦鸠资重建。数十年来,历尽风雨剥蚀,地震毁坏,信众为续佛慧命,护持正法,决议觅地迁建,于五十五年购置现寺址,翌年开工,五十七年改称‘千光寺’。 (二)位于高雄市寿山公园顶,民国五十五年由郭马发起创建,风景幽美、为清修弘法之所。

千日诣 [佛学大词典]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千日参。即在千日之间,连续到神社、佛寺参拜祈愿。相传日本自平安末期即行此风。到后世,若于特定之日前往参拜,亦有千日参拜之功德;所诣之日,即称千日诣。如七月十日为清水寺之千日诣,六月二十四日为爱宕神社之千日诣等,在大阪四天王寺,每年七月二十四、二十五日则聚集信徒念佛。
千手观音 [佛学大词典]
六观音之一。全称千手千眼观自在(梵Avalokites/vara -sahasrabhuja-locana )。又作千手千眼观音、千眼千臂观音、千手圣观自在(梵Sahasra -bhuja^rya^valokites/vara )、千臂观音、千光观自在、千眼千首千足千舌千臂观自在。据千手千眼大悲心经载,观自在菩萨于往昔闻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为利益一切众生,乃发具足千手千眼之愿,而即刻得其身。诸经所载形像不一,有身作檀金色,一面千臂者;有身作黄金色,半跏坐于赤莲花上,十一面四十手,前三面呈菩萨相,本面有三眼,右三面白牙向上,左三面为忿怒相,后一面暴笑,顶上一面现如来相者;有身作金色,千臂千眼五百面者。于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为二十七面千臂,跏坐于宝莲花上,千手中有四十(或四十二)臂持器杖。又依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千手系表以四十手各济度二十五有,故千臂非必具足,但有四十手即可,乃表观音菩萨广大慈悲之化用,故多以千臂称之;且各面各手所代表之功德成就法及印言,亦随各尊本誓之不同而异。其千眼系于千手之掌中各有一眼。然若为四十手者,则仅有四十眼。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载,四十手所持之物或所呈之手相各为:施无畏、日精摩尼、月精摩尼、宝弓、宝箭、军持(瓶)、杨柳枝、白拂、宝瓶、傍牌、钺斧、髑髅宝杖、数珠、宝剑、金刚杵、俱尸铁钩、锡杖、白莲花、青莲花、紫莲花、红莲花、宝镜、宝印、顶上化佛、合掌、宝箧、五色云、宝戟、宝螺、如意宝珠、罥索、宝钵、玉环、宝铎、跋折罗、化佛、化宫殿、宝经、不退转金轮、蒲桃,另有加上甘露手而合为四十一手者。各手之功德成就法及印言等,一一具载于经轨中。于莲华部诸尊之中,此尊为最胜之尊,故又称莲华王。其种子为逳(hri^h!),系嵔高喐奥(ha ra i^ ah!)四字所合成之字,表示贪(ra)嗔(i^)痴(ha)三毒转入涅槃(ah!)之义。据千手仪轨所载,此尊之根本印系以二手作金刚合掌,手背稍曲相离,二中指相合,二拇指、二小指分开竖直。此印又称莲华五古印、九山八海印、补陀落九峰印。其余经轨另载有二十四种印、二十五种印之说。结根本印时,则诵根本陀罗尼,而有如下四种成就:(一)息灾,(二)增益,(三)降伏,(四)敬爱钩召等。然以其陀罗尼较长,故一般皆诵念小咒,即:唵(om!,归命)缚日罗(vajra,金刚)达摩(dharma,法)纥哩(hri^h!,种子)。据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等载,诵持此尊之陀罗尼者,可免受饥饿死、恶兽残害死、树崖坠落死等十五种之恶死,而得眷属和顺、财食丰足、道心纯熟等十五种之善生;或治诸种疾病、虫毒、难产死产、夫妇和合、延命、灭罪等。有关此尊之仪轨及图像等,至唐朝时始传至我国。据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之序所载,武德年中(618~626),中天竺僧瞿多提婆赍来此尊之形像及结坛手印之经本;贞观年中(627~649),另有北天竺僧以千臂千眼陀罗尼之梵本奉进,后由智通译成汉文。故有关此尊之信仰,至七世纪已逐渐形成。近代学者考察此尊之信仰于印度形成之情形,发现于印度神话中,相当于此尊之神格有因陀罗(梵Indra )、原人(梵Purus!a )、湿婆(梵S/iva )、毗纽(梵Vis!n!u )等,此等诸神均有千眼之说。又大教王经卷九亦记载大自在天有千手千面之说。近代学者于西域等地探险,曾发现不少千手观音画像之断片及曼荼罗等。[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千手观音姥陀罗尼身经、补陀落海会轨、密教发达志卷二、 Le Coq: Die buddhistische Spa|tantike in Mittelasien; A. Stein: The ThousandBuddhas]
千手经 [佛学大词典]
即记载关于千手观音之经典,共有四本。即:(一)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全一卷。唐代伽梵达摩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略称千手千眼大悲心经、千手陀罗尼经、千手观音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总持经、千手经。内容述说因由、发愿、十五善生、不受十五恶死等之功德、千手陀罗尼、受持之功德、咒诅法、四十二手各各之功德,日光月光二菩萨拥护之咒等。又于卷首附加御制序。一般称为千手经者,即指此经。(二)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略称千手观音大悲心陀罗尼、大悲心陀罗尼经。内容乃撷取伽梵达摩所译千手经之精华,从发愿以下之陀罗尼、四十二手各各之功德等,皆一一撷取之,另加上四十二手之图与真言。此经为前述千手经之异译。(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全一卷。唐代菩提流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略称千手观音姥陀罗尼身经、千手经。内容初述姥陀罗尼与功德,次述总摄身、总持陀罗尼、诸佛三昧等之十二印明,又述千手观音画坛法与咒诅法,后述辩才、成等正觉、神变自在、请千眼观音王心印咒等之十三印明。(四)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凡二卷。唐代智通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略称千眼观音陀罗尼神咒经。内容述说千手观音之印咒法及坛法等。此经为前述菩提流志译本之异译。此二译本所载之二十五种印咒法大同小异,然大身咒及曼荼罗坛法则互有差异。本经之梵本,系于唐贞观年中,北印度僧所奉进者。
千如是 [佛学大词典]
为天台宗融摄一切诸法而立三千数目时之用语。‘如是’,表示指示之词。天台宗赅摄万法,上自佛界,下至地狱界,总有十界,十界之性各具十界,相乘而为百界,其百界一一具有‘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十种如是,故称千如是。再以之乘三种世间,则有三千,乃成天台宗所立诸法实相之数。然百界千如并非固定数量之语,因理实各具诸法无量,故百千之数即显示毕竟无数之量;又因十如是能以三转读显证三谛之圆理,而百界千如即三谛实相,故亦可表示圆融三谛之理。[法华玄义卷二](参阅‘十如是’427、‘三转读文’695)
千佛 [佛学大词典]
乃指同时期出现之一千尊佛。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大九·五四下):‘汝之功德,千佛(梵buddha -sahasra )共说,不能令尽。’同经另有若干梵文写本以 buddha-s/ata-sahasra 为千佛之原语,意即百千之佛;西藏译本两处皆作 san%s-rgyas brgya-ston%,亦指百千之佛;然依经之原意应指贤劫千佛。千佛之种类,有绵亘过、现、未之拘留孙佛等贤劫千佛,另有华光佛等之过去庄严劫千佛,及日光佛等未来星宿劫千佛,于各种佛名经之中,皆有列名。(参阅‘星宿劫’3837、‘庄严劫’4778、‘贤劫千佛’6176)
千佛山 [佛学大词典]
位于山东济南城南。山壁凿有凸形佛像,大小不下千余,故有此称。原名历山,相传昔时虞舜曾于此耕作,故又称舜耕山。山腰庙宇甚多,间有亭台,在此远眺黄河,俯瞰省城,历历在目,为邑境名胜之一。千佛山入山处有一座牌坊,从牌坊登山则是兴国寺(兴国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隋文帝开皇年间,开始在山上开凿石窟,刻造佛像千余尊,经千余年来,所造之像已多数风化,寺中之悬岩犹有几十尊,面目依稀可辨。千佛山黄石崖另有几处北魏石窟造像,及一尊唐代之巨大石佛,极具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