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愚三拳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又作临济大悟。大愚指唐代之高安大愚禅师,三拳指临济义玄击打大愚肋下三拳。此公案为临济义玄大悟之因缘故事。临济初于黄檗希运座下,三次问法,其声未绝,黄檗便打。其后临济辞离黄檗,经黄檗指引,往见高安大愚,恳切问以(卍续一三八·一九四下)‘不知某甲有过无过?’而致三次被打。大愚谓:‘“黄檗与么老婆心切,为汝得彻困,更来这里问有过无过!”师于言下大悟,乃曰:“元来黄檗佛法无多子!”愚搊住曰:“这尿床鬼子!适来道有过无过,如今却道黄檗佛法无多子!你见个什么道理?速道!速道!”师于大愚肋下筑三拳。’[五灯会元卷十一临济义玄章、禅苑蒙求卷上]

大意经 [佛学大词典]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大意’为童子之名,系佛陀过去世前身之一。本经内容叙述大意童子欲济助其国之贫,遂入海求宝,闻海底有明珠,欲抒海水而采之。天帝感其精诚,前来助之,海神大恐慌,急忙出珠,大意童子乃得明珠,施与国人。
大意 [佛学大词典]
(一)指经论之大体纲要。即一部经论中,初分大意,谈教起因由及其纲要;次有题号,解释名题;后始入文解释。摩诃止观卷一上(大四六·四上):‘初释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法明眼论钞卷上](二)十六开士之一。又作上慧、广慧。系大乘佛教最初之在家菩萨之一,其族姓、事迹今已不详。[大智度论卷七](参阅‘十六开士’392)
大塔 [佛学大词典]
(一)建于释尊成道圣地佛陀伽耶(梵Buddha -gaya^ )之高塔形精舍,为炼瓦所造。约建于阿育王时代,其后,由改信佛教之婆罗门予以扩建。十三、四世纪顷,印度教与回教战争中,回教军队到处破坏佛迹,佛教徒为保护圣迹,乃以土掩塔,直到十九世纪,英国统治印度才重新发现,加以整修。(二)存于中印度山琦之佛塔,约建于西元前二世纪。阿育王时代或系砖造,今所见则是后来加盖于其上者,系以石块砌成,圆顶呈半球形,塔身在一圆形土堆上,塔直径三十六公尺,高十六公尺。(三)又作根本大塔、高野山大塔。位于日本高野山,建于弘仁十年(819),后历经修葺,今所见为一水泥造之多宝塔。(参阅‘根本大塔’4132)
大爱道比丘尼经 [佛学大词典]
梵名Maha^ -praja^pati^-bhiks!un!i^-su^tra 。凡二卷。译于北凉,译者不详。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又作大爱道受戒经、大爱道经。内容叙述比丘尼所应受持之戒律。佛于迦维罗卫释氏精庐时,姨母大爱道请求出家、受持佛之法律,佛不许,阿难以姨母对佛有养育之恩,多次代为恳请,佛遂听许之,为说比丘尼种种戒律。盖大爱道依阿难之斡旋,得出家受八敬、十戒等法,于中阿含卷二十八瞿昙弥经、中本起经卷下瞿昙弥来作比丘尼品、四分律卷四十八、五分律卷二十九等均广说之,本经或即根据此等所说加以敷陈而成。开元释教录将本经编为北凉失译经。[出三藏记集卷三新集安公凉土异经录、法经录卷五、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卷八]
大经 [佛学大词典]
各宗派所指之大经各异,于天台宗,多指大涅槃经;于净土宗,乃指大无量寿经,对此而言,小无量寿经(即鸠摩罗什译之阿弥陀经一卷)则称小经;于密教,则多指大日经及金刚顶经两经。
大义 [佛学大词典]
(745~818)唐代僧。衢州(浙江)须江人,俗姓徐。二十岁出家,受具足戒。参谒洪州马祖道一,嗣其法。后住于鹅湖山,故称鹅湖大义。曾为德宗、顺宗说法。宪宗时,尝诏入内,于麟德殿论议,对答四谛禅道,众法师皆杜口心服。师并举(卍续一三八·五五上)‘顺宗问尸利禅师:“大地众生如何得见性成佛?”利曰:“佛性犹如水中月,可见不可取。”’一事,而谓帝曰:‘佛性非见必见,水中月如何攫取?’帝乃问:‘何者是佛性?’师对曰:‘不离陛下所问。’帝默契,由是益重禅宗。元和十三年示寂,寿七十四。敕谥‘慧觉大师’。[五灯会元卷三、释氏稽古略卷三]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