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辩 [佛学大词典]

谓菩萨之八种辩才。即:(一)不嘶喝辩才,远离大众威德之畏故不嘶喝。(二) 不迷乱辩才,坚住明了而不怯弱。(三)不怖畏辩才,处众中,如师子王无恐惧。(四)不憍慢辩才,远离憍慢之烦恼。(五)义具足辩才,不说无义,契合法相。(六)味具足辩才,能解书论而知文字。(七)不拙涩辩才,积集多劫以来之善巧方便语。(八)应时节辩才,善顺春、夏、秋、冬之四时及初、中、后三分而不差乱交杂。此八种辩才又称为清净辩才。[胜天王般若经卷一]

八缠 [佛学大词典]
即八种根本烦恼。缠者,烦恼之异称,以烦恼缠缚有情而置生死之牢狱,故称缠。八者即:(一)无惭,于所造之罪,自省无耻者。(二)无愧,于所造之罪,对他无耻者。(三)嫉,于他人之盛事,使心不喜者。(四)悭,于所有之财法,使生吝著者。(五)悔,于所作之善事,使生追悔者。(六)眠,使心闇昧者。(七)掉举,使心不安静者。(八)惛沈,使心惛重者。[俱舍论卷二十一、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七、卷五十]
八触 [佛学大词典]
谓将得初禅定时,身中所生之八种感触。即:(一)动触,坐禅时,俄而身起动乱之象。(二)痒触,俄而身痒,如无置身处。(三)轻触,俄而身轻如云如尘,有飞行之感。(四)重触,俄而身重如大石,不能稍动。(五)冷触,俄而身如水冷。(六)暖触,俄而身热如火。(七)涩触,俄而身涩如木皮。(八)滑触,俄而身滑如乳。此八触发生之原因,以欲得初禅定时,上界之极微入于欲界之极微,二者交替,地水火风狂乱发动。不明此法相之人,骤起惊惧,以为发病,驰回不已,遂乱血道,真为狂气。[摩诃止观卷八、卷九]
八觉 [佛学大词典]
又作八种恶觉、八不善觉。谓众生所生之八种恶念,即欲、嗔、害、亲里、国土、不死、族姓、轻侮。觉者,新译作‘寻思’,犹言念。(一)欲觉,贪欲之念。 (二)嗔觉,嗔恚之念。(三)害觉,又称恼觉,恼害他人之念。(四)亲里觉,常忆亲戚乡里之念。(五)国土觉,常忆国土安危之念。(六)不死觉,积聚财宝,常忆长命不死之念。(七)族姓觉,常忆族姓高贵之念。(八)轻侮觉,恃己之才德而轻侮他人之念。[菩萨地持经卷四、瑜伽师地论卷四十、成实论卷十四、华严经疏卷十三、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十一]
刀途 [佛学大词典]
又作刀涂。三途之一,为饿鬼道之异名。途有二义,一为残害、涂毒之意,一为道途、归趋之意。据大明三藏法数卷十二载,以饿鬼道之众生常受刀杖驱逼、屠杀、残害,故称为刀途。[翻译名义集卷二、玄应音义卷四]
刀轮地狱 [佛学大词典]
以刀山、刀轮惩治罪人之地狱。为乐见他人苦恼,杀害众生者所生之处。此狱四面皆山,山间积刀如塼,虚空中有八百万亿大刀轮,如雨滴下。罪人临命终时,患逆气病,心中充满烦闷如坚石,遂有得利刀削之而快之念,狱卒应其念来利刀,割重病,罪人得大欢喜,绝命而生刀山间,四山一时而合,切其身。又有狱卒驱罪人登刀山,未至山顶,伤及足乃至胸,因畏狱卒,匍匐登山,狱卒以刀树相扑,尚未死之际,有铁狗、铁虫来啄。又罪人脚着铁轮,自空而落,如是一日一夜,有六十亿生死,经八千万岁,五百世生于畜牲,复受五百世卑贱人身,遇善知识始知发心。[观佛三昧海经卷五]
力 [佛学大词典]
梵语bala,音译波罗;或bala^na,音译末丽囊。机能、能力之意。(一)指十波罗蜜中之第九,即称力波罗蜜。(二)指思择力、修习力。(三)自力、他力。(四)指产生菩提心之力有自力、他力、因力、方便力等四力。(参阅‘二力’169、‘十波罗蜜’449、‘四力’1628)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