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子 [佛学大词典]

梵语as!t!aura^ja-kuma^ra^h!。即过去日月灯明佛未出家时之八位王子。(一)有意王子(梵Mati),又作有志王子。(二)善意王子(梵Sumati )。(三)无量意王子(梵Ananta -mati ),又作加劝王子。(四)宝意王子(梵Ratna -mati ),又作宝志王子。(五)增意王子(梵Vis/es!a -mati ),又作持意王子。(六)除疑意王子(梵Vimati -samudgha^tin ),又作除慢王子。(七)响意王子(梵Ghos!a -mati )。 (八)法意王子(梵Dharma -mati )。 法华经卷一序品载,过去无量劫有佛号日月灯明,后有二万同名之佛相次出世,于最后之日月灯明佛未出家时,有八位王子,闻父王出家成正觉,亦皆舍王位出家,随文殊师利之前身妙光菩萨学佛道,复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皆成佛道。[法华经文句卷三上]

八水 [佛学大词典]
涅槃经所载印度之八条大河。即:(一)恒河(梵Gan%ga^ ),(二)阎摩罗河(梵Yamuna^ ),(三)萨罗河(梵Sarabhu),(四)阿夷罗跋提河(梵Aciravati^),(五)摩诃河(梵Mahi^),(六)辛头河(梵Sindhu ),(七)博叉河(梵Vaks!u ),悉陀河(梵S/i^ta^ )。[南本涅槃经卷三长寿品]
八方便 [佛学大词典]
指澡浴净衣、敬礼、忏罪、随喜、劝请、回向、发愿、慈悲等八种方便。八字文殊轨言,作为念诵之前方便,必修此八方便。八字文殊轨(大二○·七八六上):‘澡浴着净衣,涂香严身体,归命念真言,至诚恭敬礼,焚香忏诸罪,随喜及劝请,回向发弘誓,深起大慈悲。如此八方便,勤行勿遗忘,然后净三业,依法作持念。’
八方天 [佛学大词典]
指主宰八方之护法神祇。密教建立曼荼罗时应知者,即帝释天主东方、伊舍那天主东北方、焰魔天主南方、火天主东南方、水天主西方、罗刹天主西南方、毗沙门天主北方、风天主西北方。大日经疏卷五(大三九.六三○下):‘行者应知护方八位,凡所造作漫荼罗,随此而转,东方因陀罗,次第随转至南方焰摩罗、西方缚噜拏、北方毗沙门、东北伊舍尼、东南为护摩、西南涅哩底、西北为缚庾。’[建立曼荼罗护摩仪轨]
八王日 [佛学大词典]
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日,以此八日为天地诸神与阴阳交替之日。若于此间能持斋,自得增寿获益。[净度三昧经、法苑珠林卷八十八]
八功德水 [佛学大词典]
乃指具有八种殊胜功德之水。又作八支德水、八味水、八定水。佛之净土有八功德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所谓八种殊胜,即: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同时,包围须弥山之七内海,亦有八功德水充满其中,彼具有:甘、冷、软、轻、清净、无臭、饮不伤喉、饮不伤腹等八特质。[阿弥陀经、弥勒大成佛经、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三、俱舍论卷十一]
八句义 [佛学大词典]
为禅宗之根本眼目,乃适切表现禅宗玄义之八句。八句即: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