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板 [佛学大词典]

指禅林僧堂中圣僧龛之左右为出入板,由此而分前堂、后堂。前堂首座领前堂之大众,后堂首座领后堂之大众。头首、大众均从出入板往来。[敕修百丈清规卷五坐禅条、禅林象器笺卷一殿堂门]

冬斋 [佛学大词典]
禅林于冬至特设之斋会。冬至秉拂之时,都寺必为大众营办冬斋。禅苑清规卷三监院条(卍续一一一·四四五下):‘众僧斋粥,常运胜心,管待四来,不宜轻易,如冬斋、年斋、解夏斋、结夏斋、多(疑作炙)茄会(端午、七夕、重九、开炉、闭炉、腊八、二月半是)。’又于冬至之日所行之上堂,称为冬至上堂。[禅林象器笺卷十四祭供门]
冬节 [佛学大词典]
丛林四节之一,即指冬至之日。于此日,用汤之后,大众共食■果,其后才进用药石(晚餐)。又于此日,大众必互行贺仪;于事先,公布此一仪礼之告示牌,称为冬牓。禅苑清规卷二冬年人事条(卍续一一一·四四四下):‘冬牓云:“聊表至节陈贺之仪。”’此外,冬至又称亚岁。亚者,次之意;岁,指新年。盖以冬至为次于新年之大节庆,故称亚岁。又冬至之夜,称为分冬;此因当日之夜晚,春气已渐有回苏之机。[虚堂和尚语录卷九、敕修百丈清规卷七库司四节特为首座大众汤条]
冬朝 [佛学大词典]
指冬至之晨。禅林中,于是日之晨必行贺仪。[幻住庵清规月进条]
出入息 [佛学大词典]
出息与入息之合称。出息为呼气,入息为吸气。摩诃止观卷七(大四六·九三下):‘风气依身,名出入息。此息迁谢,出不保入。’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七之三(大四六·三七四上):‘有一比丘言:“出息不保入息。”佛言:“是名精进,善修无常。”’(参阅‘十六特胜’389、‘数息观’6090)
出三藏记集 [佛学大词典]
凡十五卷。南朝梁代僧祐(445~518)撰。又作出三藏记集录、梁出三藏集记、出三藏集记、出三藏记、僧祐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系集录后汉至南朝梁代之际所翻译经律论等之缘由、目录及翻译之同异、序跋等,并附译经者之传记。内容共分五部:(一)缘起,收录有关三藏成立之缘由,共五篇,合为一卷。(二)名录,以新集撰出经律论录为中心,另合并其他十七篇目录而成,共四卷(卷二~卷五)。其中包含东晋道安(312~385)所作综理众经目录中之古异经录、失译经录、凉土异经录、关中异经录、疑经录等。道安之综理众经目录乃我国最早之经录,于今虽已不存,然对本书之成立,提供不少重要资料,例如十七篇中之新集安公注经及杂经志录、小乘迷学竺法度造异仪记、长安睿法师喻疑等,皆为我国佛教学者对佛教圣典提出看法之珍贵文献。(三)经序,收载一一○种序、后记,共六卷(卷六~卷十一)。为有关圣典之传来、翻译、研究、流布等史实之基础资料,而为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初期时教理之途径,此在思想史上具有极大之意义。(四)杂录,收载宋明帝敕中书侍郎陆澄撰法论以下十书之序及其目录,收于卷十二。其中,最初之法论目录收集古来之法论集,将总共一○三卷之论文集,依其内容分类为法性集、觉性集、般若集、法身集、解脱集、教门集、戒藏集、定藏集、慧藏集、杂行集、业报集、色心集、物理集、录序集、杂论集、邪论集等十六种目录,为南北朝初期佛教学重要论题之集录,故颇受学者之重视。(五)列传,为三十二位译经家之传记,共三卷(卷十三~卷十五)。虽非完备之僧传,然却成为日后宝唱名僧传与慧皎高僧传之先驱。僧祐之著作,现存者除本书之外,尚有弘明集、释迦谱。僧祐虽为一位推弘‘十诵律’之学者,然在文献资料之收集整理上贡献至钜。本书为有关汉文经典现存最古之经录,如道安之综理众经目录一书亦必透过本书,方能窥见其经纬。本书虽分为异译、失译、疑经等项目,但于内容上则尚未作大小乘之分别。由于本书编纂于南朝之都建康,故所记述之内容不免偏重于南方而较疏忽北方。后世之法经录卷七与开元释教录卷十虽曾指摘本书之缺点与误谬,然却无损于其在中国佛教史学上之价值。本书在明朝南藏本为十五卷,北藏本为十七卷。北藏本原缺卷六,而将卷六作为卷七,又将卷十二分为两卷;然在内容上,南北藏本并无差异。[出三藏记集卷首自序、译经总录(常盘大定)、经录研究(林屋友次郎)]
出山释迦 [佛学大词典]
为佛传画题之一。又作出山如来、出山相、出山像。相传释迦在雪山苦行林中修苦行,成道之后,头顶明星,全身放光而出山。自宋以降,此一故事成为水墨画描绘之画题,与文人赏玩之题材。其实释迦早已觉悟苦行无益而中止,并非由苦行成正等觉。又出山释迦多作身形消瘦,两眼光亮,满头乱发,皮骨相连之立形。禅林于每年十二月七日,必于僧堂悬挂此类图像。[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佛像图汇卷一、僧堂清规卷四佛成道会行法条、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第九十二]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