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月藏经 [佛学大词典]

凡十卷。隋代那连提耶舍译。即大方等大集月藏经。略称月藏分、月藏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为大方等大集经之后分。本经虽为大集经之一部分,然以其首尾完全,故可视为独立之一经。其内记载佛于佉罗帝山初化比丘菩萨,并度化众多魔王、波旬、阿修罗、天、龙、鬼神等归佛之事迹。本经与会之会众有不同种类(菩萨、诸天、鬼神),数量甚多(如有学无学六百万、诸眷属八十亿那由他百千菩萨摩诃萨),混有世俗之星宿占法等怪异记述,罗列印度十六国及西域诸国之史地,对佛法灭尽之思想并有详细之描述。[历代三宝纪卷十二、大唐内典录卷六、开元释教录略出卷一、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九](参阅‘大集经’868)

大雄 [佛学大词典]
梵语maha^-vi^ra。为伟大之英雄之意。为佛之德号。因佛具有大智力,能降伏魔障,故称大雄。法华经从地踊出品(大九·四○中):‘善哉!善哉!大雄世尊。’我国寺院大殿之供奉佛陀者,即称大雄宝殿。此外,耆那教之教主筏驮摩那(梵Vardhama^na ),亦被其教徒尊为大雄。(参阅‘耆那教’4283、‘摩诃毗罗’6079)
大雁塔 [佛学大词典]
乃我国名塔。原十层,今存七层。位于陕西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初名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652),依玄奘之建议所筑,旨在贮藏玄奘自西域请回之经论梵本。该塔仿西域形式建成,五层砖造。各层皆置舍利。基面各百四十尺,高百八十尺。武则天年中,依中国式样重行改造,筑至十层,每层四门,高三百尺。天祐元年(904)毁于朱温兵火,仅存七层,后虽经多次修建,然形式迄今未改。雁塔名称来源有二说,一为雁舍身供僧,僧感而筑灵塔,遂有此称;另一说谓达嚫国有伽叶佛伽蓝,穿石山作五层塔,底层成雁形,故称为雁塔。今塔高六十四公尺,呈方形七层楼阁式,不同于一般塔式。塔底层南门两侧,嵌有唐太宗撰文‘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及唐高宗所作序文。青石门框门楣上,刻有佛、菩萨像,端严优美,西门楣佛殿雕刻,细部毕具,皆为唐代原物,可能为初建或武则天重修时之作品,为现存唐代线刻之上品,亦为研究唐代建筑、雕刻艺术之重要文物。
大隆迦尔居派 [佛学大词典]
西藏名Stag-lun%-bkah!-brgyud-pa 。西藏佛教迦尔居派泼结派支系之一。又称达垄迦尔居派。南宋淳熙七年(1180),大吉隆坛(藏Stag-lun%-dam-pa )偕门徒至拉萨附近建大隆精舍(又作达垄寺),传其法灯,创立本派。景炎元年(1276)本派僧人桑结温(1251~1294)于西康省昌都之类乌齐地方建类乌齐寺,成为本派在康区(古代西藏四区之一)之主寺,与达垄寺并称为上塘、下塘。达垄寺第九任座主扎西贝则(1357~1424)曾受明成祖封为国师。
大集部 [佛学大词典]
大乘经五大部之一。乃藏经之分类名。指大方等大集经及其别出之各支派经典而言。有关其部帙,开元释教录卷十一列出大方等大集经以下凡二十四部一四二卷;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二十则加不空所译之地藏菩萨问法身赞、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等三部十卷,而举出二十七部一五二卷;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三总举二十二部一五二卷。又于现藏之中,宋本收录二十四部一四一卷,元本收录二十四部一三九卷,丽本收录二十七部一五二卷,卍正藏经收录二十五部一五一卷,大正新修大藏经收录二十八部一八四卷。‘大集部’之名,系开元释教录所定者,明代智旭于阅藏知津中改为方等部,并收宝积、大集二部。[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目录卷一、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卷二、缘山三大藏总目录]
大集经 [佛学大词典]
凡六十卷。北凉昙无谶等译。全称大方等大集经(梵Maha^ -sam!nipa^ta-su^tra ,藏H!dus-pa chan-po )。乃大集部诸经之汇编。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系佛陀于成道后第十六年,集合十方佛刹诸菩萨及天龙鬼神等,为彼宣说十六大悲、三十二业等甚深法藏;以大乘六波罗蜜法与诸法性空为主要内容,兼含密教说法及陀罗尼与梵天等诸天护法之事。除‘空’之思想以外,尚富浓厚之密教色彩。全经计分十七品,其品名与内容概述如下:(一)璎珞品,即卷一前半。叙述佛陀成道后第十六年,升狮子宝座,为诸菩萨等宣说菩萨所行之无碍法门。(二)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即卷一后半至卷四。佛陀为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宣说应修戒定慧三学及陀罗尼之四种璎珞庄严法等。(三)宝女品,即卷五、卷六。叙述宝女童女所成就之三十二种宝心等。(四)不眴菩萨品,为卷七。佛陀为不眴菩萨阐说八陀罗尼门、八精进、八法、八庄严、八发心等之要旨。(五)海慧菩萨品,即卷八至卷十一。佛陀对海慧菩萨说示净印三昧、菩萨之发愿、魔业、四天王咒、大乘之意义等。(六)无言菩萨品,即卷十二。佛陀依无言菩萨所说之无言、无声、空等,一一解说其法性。(七)不可说菩萨品,即卷十三。叙述不可说菩萨所说发无上菩提心之十六法、增长菩提心之三十二法等。(八)虚空藏菩萨品,即卷十四至卷十八。佛陀为虚空藏菩萨说六波罗蜜及菩萨之种种德业。(九)宝幢分,即卷十九至卷二十一。分为魔苦品、往古品、魔调伏品等十三品。(十)虚空目分,即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四。复分为声闻品、世间目品、弥勒品等十品。(十一)宝髻菩萨品,即卷二十五、卷二十六。佛陀为宝髻菩萨等宣说菩萨之波罗蜜行、助菩提行、神通行及调众生行等。(十二)无尽意菩萨品,即卷二十七至卷三十。阐说六波罗蜜、四无量心、六通、四摄、四无碍智、四依等之不可尽。(十三)日密分,即卷三十一至卷三十三。包括护法品、四方菩萨集品等六品。(十四)日藏分,即卷三十四至卷四十五。包括护持正法品、陀罗尼品等十三品。(十五)月藏分,即卷四十六至卷五十六。包括月幢神咒品、魔王波旬诣佛所品等二十品。(十六)须弥藏分,即卷五十七、卷五十八。包括声闻品、菩萨禅本业品等四品。(十七)十方菩萨分,即卷五十九、卷六十。阐说五十种校计罪。上述十七品中,(一)~(十一)系昙无谶译。(十二)为南朝刘宋之智严、宝云合译,有别行本‘无尽意菩萨经’。(十三)昙无谶译。(十四)(十五)(十六)为那连提耶舍译,其别行本分别为大乘大方等大集日藏经、大乘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大乘须弥藏经。(十七)系纂辑东汉安世高所译之明度五十校计经而成。又(一)(二)与西晋竺法护所译之大哀经八卷为同本异译,(三)与竺法护之宝女所问经四卷为同本异译,(五)与北宋惟净所译之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十八卷为同本异译,(六)与竺法护之无言童子经二卷为同本异译,(八)与唐代不空之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八卷为同本异译,(九)与唐代波罗颇蜜多罗之宝星陀罗尼经十卷为同本异译,(十)与竺法护之宝髻菩萨所问经二卷为同本异译,(十一)与竺法护之阿差末菩萨经七卷为同本异译。西藏藏经中,别无大集部,仅于其他经典中散见上记所举诸经之内容,然‘月藏分’则全缺。近时,自新疆发掘之梵本断片,内有相当于本经宝幢分往古品之部分,后由英国学者多玛斯(F.W. Thomas)校订出版。本经之注疏本有大集经疏十六卷(佚名)、大集经疏五卷(憬法师集)、月藏分依义立名一卷(信行)等,然今皆不传。[出三藏记集卷二、历代三宝纪卷十二、开元释教录卷四、卷七、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六]
大云寺 [佛学大词典]
(一)位于甘肃武威县东北。前凉王张天赐时所建。原名弘藏寺,后改天赐庵,武则天称帝,令全国供奉大云经,改天赐庵为大云寺。寺有一钟楼,为凉州八景之一,所挂铜钟乃前凉王张氏所铸。寺毁于民国十六年(1927)之大地震。(二)俗称铁佛寺。位于山西临汾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毁于地震,五十四年重建。(三)又称大云经寺、摩尼寺、祆寺。乃唐代时奉则天武后之敕愿,于全国诸州所建之大寺。日本之国分寺即仿照我国之大云寺而造者。永昌元年(689),摩尼教之法朗伪作大云经进献与武后,武后改国号为周之同时,乃颁布此经于天下各地,且下令造大云寺。相传当时所度之僧,约有千人。自文献可知,长安、河内、凉州、扬州、温州、淄州、柳州、宣州等皆曾造立大云寺。其中,长安、河内(河南怀庆)、凉州(甘肃)等,系自古时已造之寺而改称者。其时新建之寺并不多。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