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者蒲膳尼 [佛学大词典]

梵语pan~cabhojani^ya。又作半者蒲阇尼。半者,即五之意;蒲膳尼,指含啖之食。意译作五啖食、五正食。据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六载,五种可供含啖之正食为:饭、麦豆饭、■、肉、饼五种。四分律疏饰宗义记卷五,则谓五种蒲膳尼为:饭、■、干饭、鱼、肉等。[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参阅‘二五食’189、‘半者珂但尼’1592)

半者珂但尼 [佛学大词典]
梵语pan~cakha^dani^ya。又作半者佉阇尼、半者佉但尼。半者,即五之意;珂但尼,指嚼啮之食。意译作五嚼食、五不正食。各部律记载五正食、五不正食时,所说之种类互有出入,据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六载,五种可供嚼啮之不正食为:根、茎、叶、花、果等五物。四分律疏饰宗义记卷五,则谓五种珂但尼为:枝、叶、花、果、细末磨食等。又此五种食物,虽食用之,然不能饱足,故不宜作为正餐之食物。佛陀制戒时即规定,若食过五种正食,业已饱足,即不可再食用此类之不正食。[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参阅‘二五食’189)
半果 [佛学大词典]
指阿育王所用以供养众僧之半只庵摩勒果(梵a^mala )。阿育王之晚景十分潦倒,仍将一切资产悉作供养;临终前仅余半只庵摩勒果,王又以此半只庵摩勒果普施于鸡头摩寺(梵Kurkut!a )众僧,作最后之供养,因此而得自在。庵摩勒果,类似胡桃,其味酸甜,可食用,亦可为药用。[阿育王施半阿摩勒果因缘经、阿育王传卷三]
半拉城 [佛学大词典]
位于东北吉林珲春县之西约四公里处,推定为唐初所建之渤海国东京龙原府之遗迹。四周围有一座数百公尺长之土壁,其中,从南至北连续有土坛,土坛上有宫殿之遗迹。半拉城约以中央大街分东西两区,计有三座寺院遗址,东区有二座,西区有一座;并发现数尊二佛并坐石刻像,反映出法华信仰之影响。现今由佛像样式推测,或造于六朝末期,或造于受高丽影响之渤海前期。
半个圣人 [佛学大词典]
半个,比喻少数、稀有。半个圣人,意即圣人之一半。于禅林中,比喻极其罕有之具大威德者。祖堂集卷十四石巩慧藏章:‘师便抛下弓箭云:“三十年在者里,今日射得半个圣人。”’[明觉禅师语录卷二明觉禅师后录]
半夏 [佛学大词典]
即禅林夏安居时,结夏至解夏三个月间之中间日。夏安居始于五月十五日(旧历四月十五日),称为结夏;终于八月十五日(旧历七月十五日),称为解夏。故其半夏之日为七月一日(旧历六月一日),此日以前称前半夏,以后称后半夏。于半夏之日,堂头和尚与首座对大众表示祝贺之仪,大众并于当日加菜,以示庆贺,此一庆节即称半夏节,又称冰节。若于冬安居期间,相当于半夏节之日期为冬至之日。临济录(大四七·五○五中):‘师因半夏上黄檗。’[禅林象器笺卷三节时门]
半娜婆果 [佛学大词典]
略称半娜。据大唐西域记卷十载,其果形如冬瓜,熟则黄赤色,中有数十小果,大于鸡卵,果汁黄赤,味甚甘美。然西域记所载名称为般核娑果,即波那沙树之果;半那婆果之称,则见于可洪音义卷一、玄应音义卷二十四等。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