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住心 [佛学大词典]

指行者修禅定时,令心不散乱而住于一境者,共有九种心,即:(一)安住心,即能将心安住于某对象。(二)摄住心,即当心念对外在对象起作用时,能令心念速返回本心。(三)解住心,当解知(分别理解)之心对外在对象起作用时,能令心速返。 (四)转住心,即停止解知之心,而乐于安住。(五)伏住心,即久入禅定而生厌时,能速令折伏。(六)息住心,即内心动念时,能速令止息。(七)灭住心,当贪爱心起时,能速予灭除。(八)性住心,当诸多妄念停止作用时,了知心之本性本来明净,而自然安住。 (九)持住心,累积禅定功夫之结果,自能安住禅定,自然行善止恶。[大乘庄严经论卷七]

九色鹿经 [佛学大词典]
全一卷。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经之经文极短,为叙述菩萨前世修业之本生故事,旨在教示修忍辱行。此外,康僧会所译之六度集经六卷第五十八则:修凡鹿王之本生故事与本经略同,然六度集经系阐明修精进之要。[开元释教录卷二、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三]
九次第定 [佛学大词典]
梵语nava^nupu^rva-sama^pattayah!。意为次第无间所修之九种定。又称无间禅或炼禅。指色界之四禅、无色界之四处及灭受想定等九种禅定。以不杂他心,依次自一定入于他定,故称次第定。分别为初禅次第定、二禅次第定、三禅次第定、四禅次第定、空处次第定、识处次第定、无所有处次第定、非想非非想处次第定及灭受想次第定等。深心智慧利之行者,自试其心,从初禅心起入二禅,不令异念得入,乃至入灭受想定,止息一切心识,是达禅定之至极。如是异念无间杂,亦称无间禅。又以此禅炼诸味禅,使之清净,譬如炼金,故称炼禅。[大智度论卷二十一、卷八十一、大乘义章卷十三、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十四]
九有情居 [佛学大词典]
指有情(众生)之身心,即有情所住之处所,共有九处。又称九居、九众生居、九门、九有。即:欲界之人天、梵众天、极光净天、遍净天、无想天,及四无色天等。其中,除无想天与四无色天之第四非想非非想处天二者以外,余七住处特称七识住。[长阿含经卷九、俱舍论卷八、大乘义章卷八](参阅‘九地’132)
九佛事 [佛学大词典]
一山住持或尊宿迁化时,其葬仪次第有九,称为九佛事,依序为:入龛佛事、移龛佛事、锁龛佛事、挂真佛事、对真小参、起龛佛事、奠汤佛事、奠茶佛事、秉炬佛事。若略去挂真、小参,则称七佛事;再略入龛、移龛,即称五佛事;一般在家人仅有奠汤、奠茶、秉炬,是为三佛事。[敕修百丈清规卷三迁化条、行持轨范卷二丧仪法]
九劫 [佛学大词典]
指释尊超九劫而先成佛。据大宝积经卷一一一载,释尊与弥勒虽同时发心,然释尊依勇猛之精进力,超越弥勒九劫而先成佛。
九乳梵钟 [佛学大词典]
寺院之大钟,于行佛事时敲撞。梵,表清净之义。因钟之上部有九个乳状突出物环绕,故称九乳梵钟。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