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 [佛学大词典]

指世界之主。佛经中每谓世界有一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等大小之类别,而谓每一世界各有其主,如初禅天之梵王,为一小世界(即四天下)之主;第二禅天之梵王,为小千世界之主;第三禅天之梵王,为中千世界之主;第四禅天之大梵王,为大千世界之主。四禅天之广量,依其次第,与一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相当。

世界 [佛学大词典]
梵语loka-dha^tu,巴利语同。音译路迦驮睹。意谓可毁坏之处所。略称界。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亦即指众生居住之所依处,如山川、国土等。由上所述,可知世界原指三界之有为世界;然大乘佛教亦指莲华藏世界(华严宗所说佛之境界)、弥陀净土等,即包含超越相对世界之绝对世界、无为世界。古代印度依须弥山之说成立宇宙论,即以须弥山为中心,加上围绕其四方之九山八海、四洲(四天下)及日月,合为一单位,称为一世界。合千个一世界,为一小千世界;合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合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大千界、大千)。一个大千世界包含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故大千世界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三千世界)。宇宙即由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构成,由此可见世界之广大无边。 一佛施行教化之范围(即一佛土),或为一世界,或一三千大千世界,或为更广大之世界。‘世界’一语本与‘世间’同义,包含有情世间、器世间,然一般惯指器世间(山河大地)而言。此外,住于一世界中之有情众生,可分类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等六道之别。其中,前五道所住之世界,称为欲界;而天道之中,有色天所住之世界,称为色界;无色天所住之世界,称为无色界。然于大乘诸经论中,则载有诸佛净土存在于上述三界以外之说。如摩诃止观卷五上载,于六道之外另立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四圣,总称十界,此十界各有其所居之国土。又如华严五教章卷三依据华严经而举出十佛境界之所依为国土海、世界海二种。即:(一)国土海,乃十佛自体之所居,为不可说圆融自在之依报。(二)世界海,乃舍那十身摄化之处,又分为莲华藏庄严世界海、十重世界海、无量杂类世界海三类。[起世因本经卷一、旧华严经卷三十七离世间品、大楼炭经卷一阎浮利品、大智度论卷五十、卷九十三、瑜伽师地论卷二、卷九十三](参阅‘一佛世界’45、‘世间’1524、‘国土海世界海’4431)
世俗谛 [佛学大词典]
梵语sam!vr!tti-satyatva, sam!vr!ti-satya。(一)世间一般所见之真理、道理,为真俗二谛之一。‘胜义谛’(真谛)之对称。略称世谛、俗谛。由于绝对最高真理之第一义谛,不易为一般人所理解,故先以世俗之道理与事实为出发点,再次第导向高境地。如指月之指、渡彼岸之船,皆为到达真实第一义谛之必要手段。 (二)为‘覆俗谛’之旧称;以其显现有相,而隐覆真理,故称覆俗谛。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之夹注(大五四·二二八中):‘覆俗谛者,旧云世俗谛,义不尽也;意道俗事覆他真理。色本非瓶,妄为瓶解;声无歌曲,漫作歌心。(中略)由此盖真,名为覆俗矣!’(参阅‘真俗二谛’4217)
世俗 [佛学大词典]
梵语sam!vr!ti,巴利语sammuti。略称世或俗,即世间通俗之义,与‘胜义’相对。为施设安立虚妄假有之法。又‘世’有隐覆真理、可毁坏之义;‘俗’有显现流世、显现顺于人情之义。世事,即俗法;举凡三界之事法,皆具此二义。显扬圣教论卷十六(大三一·五五九上):‘宣说我法用,皆名为世俗。’成唯识论卷一(大三一·一中):‘境依内识而假立,故唯世俗有。’此言我法等非真实有,唯随世情而假设其名,故称世俗。显扬圣教论卷六举出三种安立之俗,即:(一)世间俗,如田、宅、瓶等物。(二)道理俗,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三)证得俗,如预流果、一来果等四沙门果。成唯识论卷八亦举出三种世俗:(一)假世俗,属于遍计所执之妄有。(二)行世俗,属于依他起性之假有。(三)显了世俗,属于圆成实性之实有。此外,诸论中每以有漏之心称为世俗心;以缘世俗之境而生起之有漏智,称为世俗智;以世俗智断除诸染,称为世俗道。[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七、成唯识论卷九、俱舍论卷二十六](参阅‘胜义’4865)
世界四持 [佛学大词典]
据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八载:(一)须弥山有微尘数风轮,在最上者称为殊胜威光风轮,此风轮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而使其安住,故称‘能持风轮’。(二) 香水海因为风轮所持而得安住,故称‘所持香海’。(三)香水海中生出大莲华,为世界种,十方刹土皆为其所含摄,故称‘海出莲华’。(四)此大莲华能持世界刹海,使其安住,令四方均平稳而清净坚固,故称‘华持刹海’。上述四者能含摄、持载世界,故称世界四持。
世界佛教青年会 [佛学大词典]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 Youth)简称‘世佛青’。为全球性佛教青年之最高领导机构。一九七二年五月成立于锡兰(今斯里兰卡)首都可伦坡,其会员迄今已涵盖十三个国家与地区,包括二十三个地区中心,我国中国佛教会青年委员会与中华佛教居士会均为该会地区中心。世佛青前身为世界佛教友谊会( World Fellowshipof Buddhists,简称世佛友)所属青年委员会,后于世佛友第十届大会中独立成完整组织。世佛青成立以来,大力推展国际间佛教青年之联谊与统一、文化、出版、艺术、学术研究、教育等活动,及全人类人道服务之工作。八○年代最突出的活动为一九八五年七月在中华民国佛光山举行‘世界佛教青年学术会议’,会后发表‘世佛青一九八五年佛光山宣言’,并编印实录行世。目前该会之总部设于泰国曼谷。该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六人,总会之决策机构为‘执行委员会’,另设有六个常设委员会。现任会长为泰籍之帕洛伯先生(Phallop Thaiarry)。我国星云大师为该会首任名誉会长。自一九八四年我国游祥洲博士担任该会副会长后,我国在该会之活动,已日益积极而重要。各会员组织中,以‘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之发展过程与规模、组织运作、多元化活动等,最为诸方所瞩目。
世界佛教徒联谊会 [佛学大词典]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佛教国际组织。又称世界佛教友谊会、世界佛教徒会议。简称世佛友谊会、世佛联、世佛友。锡兰(今斯里兰卡)佛教学者马拉拉西克拉所倡建。一九五○年五月于锡兰可伦坡举行第一届大会,共二十九个国家与地区之代表出席,宗旨为普及佛陀之教义,促进佛教徒之联合等,并经会议决定以公历五月月圆日为佛诞节(南传),选举马拉拉西克拉为主席,发行会刊,称世佛联评论。总部初设锡兰可伦坡。一九五二年于日本召开第二届大会,决定以六色旗作为世界佛教教旗。一九五八年迁缅甸仰光。一九六九年四月决定永设于泰国曼谷。该会自成立迄今,先后召开十五次大会,即锡兰之坎底与可伦坡(1950)、日本东京及京都(1952)、缅甸仰光(1954)、尼泊尔加德满都(1956)、泰国曼谷(1958)、柬埔寨(今高棉)金边(1961)、印度新德里(1964)、泰国清迈(1966)、马来西亚吉隆坡与槟城(1969)、锡兰可伦坡(1972)、泰国曼谷(1976)、日本东京及京都(1978)、泰国曼谷及清迈(1980),第十四届大会于一九八四年八月于锡兰可伦坡举行。第十五届大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于尼泊尔加德满都举行。大会每隔两年或三年召开一次,其成员称为地区中心,至目前为止,共有三十四个国家与地区加盟,凡七十一个地区中心。我国目前亦为该会会员国之一,惟于第三(1954)、第四(1956)、第五(1958)、第六(1961)、第十(1972)、等届,皆因政治关系而未派代表前往参加大会。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