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别解脱律仪无表色 [佛学大词典]

依顺受戒作法,发动善性身口而生之别解脱律仪无表色,有八种之别,即:(一)苾刍律仪无表色,乃依比丘受具足戒而发者。(二)苾刍尼律仪无表色,依比丘尼受具足戒而发者。(三)正学律仪无表色,依式叉摩那(即正学女)受六法而发者。(四)勤策律仪无表色,依沙弥(即勤策)受十戒而发者。(五)勤策女律仪无表色,依沙弥尼受十戒而发者。(六)近事律仪无表色,依优婆塞受八戒而发者。(七)近事女律仪无表色,依优婆夷受八戒而发者。(八)近住律仪无表色,依优婆塞、优婆夷受五戒而发者。

八种别解脱戒 [佛学大词典]
谓八众之八种戒律。即比丘戒、比丘尼戒、正学戒、沙弥戒、沙弥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与近住戒等。
八种因果 [佛学大词典]
菩萨之八种报因,及因此而得之八种果。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菩萨学有七处,其中自利他利略说十种,十种中之果摄自他利有三种因三种果,‘报因报果’为其一者,复细分为八种因及八种果,称为八种因果。即:(一)寿因寿果,寿即寿命。不杀物命,无伤害心,称为寿因;因此而长寿住世,则称寿果。(二)色因色果,色即色身。施灯明供佛,或以净物施人,称为色因;由此得颜容光泽,色形端正,则称色果。(三)种姓因种姓果,种即种类,姓即族姓。舍离憍慢之心,称为种姓因;由离憍慢而生于上族,则称种姓果。(四)自在因自在果,以种种所需之物惠施于人,令他人得自在,称为自在因;由此得大富、大众、大眷属等,得大自在,则称自在果。(五)信言因信言果,离口四过,称为信言因;由此而其所言,人皆信听,则称信言果。(六)大力因大力果,力即力用。作大功德,立大誓愿,恭敬三宝,孝养父母,称为大力因;由此得大名称、大福德等,为一切人所敬重,则称大力果。(七)丈夫因丈夫果,乐丈夫法,并能说丈夫法,饶益他人,称为丈夫因;由成就丈夫法之故,来世得男子身,则称丈夫果。(八)力因力果,随力营助他人如法之事,称为力因;由此而得少病少恼,有所堪能,修诸善法,则称力果。
八种功德 [佛学大词典]
闻经之八种功德。据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二载,即:(一)端正好色,指色身端正,无丑恶之相。(二)力势强盛,指福力威势,降伏一切而不怯弱。(三)心悟通达,指彻悟一切法相,了无挂碍。(四)得妙辩才,指能以一句之义,演说无穷。(五)获诸禅定,指能摄敛心念,不生妄相而入定。(六)智慧明了,指开发本有之智慧,照彻无碍。(七) 出家殊胜,指出家学道,并能传法利世。(八)眷属强盛,眷属指得法之人。指人听闻佛经,复能依经为人演说,以是功德,生他法身,即成眷属,展转流布而日盛。
八种更药 [佛学大词典]
谓八种浆药。即:(一)招者浆(梵coca ),味酸如梅,状似皂筴。(二)毛者浆(梵moca ),即熟芭蕉之果实。(三)孤落迦浆(梵kuraka^ ),其果状似酸枣。(四) 阿说他子浆(梵as/vattha ),即菩提树之子。(五)乌昙跋罗浆(梵udumbara ),其果大如李子。(六)钵噜洒浆(梵paru^s!a ),其果状如蘡薁子。(七)蔑栗坠浆(梵mr!dvik a^ ),即蒲桃果。(八)渴树罗浆(梵kharju^ra ),状如小枣。[百一羯磨卷五、十诵律卷二十六]
八种言 [佛学大词典]
言,指言音。据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一载,法师处众宣说,应具八种言,即:(一)可喜乐言,指法师说法,须有经文证据,于未解者,更为譬喻而说,文句清雅,言词显了,人若听者,皆欣喜好乐。(二)开发言,指法师说法,开发深隐之义,令其显了,并开发粗浅之义,令解深妙,使大小之机获益。(三)善释难言,释,即解释;难,即疑难。指法师说法,人若有疑难咨问,须善解释,令义理分明,易得开解。(四)善分析言,指法师说法,辩才无碍,能以善巧言词,于一法中分析无量义理。(五)善顺入言,指法师说法,须随顺佛经,显了解释,令闻者皆能信顺,入于正道,终不引其余外道邪论以惑于人。(六)引余证言,指法师说法,义或未能通畅,当引余经之言,证己所说,令人信受。(七)胜辩才言,指法师说法,以胜妙辩才,分别一切义理,皆无疑难。(八)随宗趣言,宗,即宗要;趣,即理趣。指法师说法,须随顺所宗义趣,如理解释,令诸众生悟明法要。
八种法 [佛学大词典]
指三三昧、四禅定、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等八种法,合为五十。其中,四禅、四无量心属于色界之禅定。[俱舍论卷二十九](参阅‘五十法’1054)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