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功德 [佛学大词典]

闻经之八种功德。据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二载,即:(一)端正好色,指色身端正,无丑恶之相。(二)力势强盛,指福力威势,降伏一切而不怯弱。(三)心悟通达,指彻悟一切法相,了无挂碍。(四)得妙辩才,指能以一句之义,演说无穷。(五)获诸禅定,指能摄敛心念,不生妄相而入定。(六)智慧明了,指开发本有之智慧,照彻无碍。(七) 出家殊胜,指出家学道,并能传法利世。(八)眷属强盛,眷属指得法之人。指人听闻佛经,复能依经为人演说,以是功德,生他法身,即成眷属,展转流布而日盛。

八福生处 [佛学大词典]
谓修五戒十善,兼行布施福业,优劣不等,故感报所生之处,亦高下不同,称八福生处。(一)人中富贵,谓天地所生,惟人为贵。既得为人,而又富贵,则其所修福业必胜余人,故于今生得此福报。(二)四天王天,即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此四天王居须弥山腹,由修施戒二种最胜福业,是以感报得生其中。(三)忉利天,又作三十三天。昔有三十三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居须弥山顶,四角各有八宫,中有帝释殿,帝释即天主。此天由修施戒二种福业胜于四天王,是以感报得生其中。(四)夜摩天,谓时时唱言快乐之故。此天由修施戒二种福业胜于忉利天,是以感报得生其中。(五)兜率天,谓于上妙五欲能够知足。此天由修施戒二种福业胜于夜摩天,是以感报得生其中。(六)化乐天,谓欲得五欲之乐时,皆自变化以相娱乐。此天由修施戒二种福业胜于兜率天,是以感报得生其中。(七)他化天,谓欲得乐境之时,他天为其变化,假他所成,以为己乐。此天即欲界天主。由修施戒二种福业胜于化乐天,是以感报得生其中。(八)梵天,谓离欲界垢染,上升色界,故称为梵。梵,即净之意。若大梵天,即娑婆世界主,由修施戒二种福业胜于他化天,兼修禅定,是以感报得生其中。[瑜伽师地论卷三]
八福田 [佛学大词典]
(一)谓佛、圣人、僧三种为敬田;和尚、阿阇黎、父、母等四种为恩田;救济病人为病田,又称悲田。此八种,皆堪种福,故称为‘田’。若人能尽力从事此八种,亦犹农人之力田,则获秋成之利。(一)佛田,佛,梵语buddha。音译佛陀,意译为觉。谓觉道俱圆,位登极果,世出世间最胜无比。若人能恭敬供养,即能获一切福,亦能灭一切罪,故称佛田。(二)圣人田,谓菩萨、缘觉、声闻等出离三界,证悟圣道,具足无量功德智慧。若人能恭敬供养,即获胜福,故称圣人田。(三)僧田,僧,梵语sam!gha。音译僧伽,意译为和合众。谓处众和尚,敬顺无诤,是佛弟子。若人能恭敬供养,即获福利,故称僧田。(四)和尚田,和尚(梵upa^dhya^ya ),即教授师。谓出家者,因师教诲之力,生长法身,其恩实重。若人能恭敬供养,即获福利,故称和尚田。(五)阇黎田,阇黎,梵语a^ca^rya。音译阿阇黎,意译为正行。以能纠正弟子之行,即教授得戒等师,因依此戒,得生禅定智慧,其恩实重。若人能供养恭敬,即获福利,故称阇黎田。(六)父田,父为资形之始,有生成之德,自孩提以至成长,教诫育养,其恩罔极。为人子固当竭力奉养,岂有求福之念?设若心之至、孝之纯,则亦自然获福,故称父田。(七)母田,谓母始自怀孕分娩,以至乳哺鞠育,护持长养,愍念劬劳,其恩罔极。为人子固当竭力奉养,岂有求福之念?设若心之至、孝之纯,则亦自然获福,故称母田。(八)病田,谓见人有病,即当念其苦楚,用心救疗,给予汤药,则能获福,故称病田。[摩诃摩耶经卷下、梵网经戒本疏卷三、法苑珠林卷二十一](二)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五所举八种福田:(一)旷路义井,谓于旷远道路,穿凿义井,以济往来渴乏之人,是为福田。(二)建造桥梁,谓于通津断港之处,修造桥梁,用济往来之人,以免病涉之苦,是为福田。(三)平治险隘,谓道路巇崄之处,则平坦之;窄隘之处,则开辟之。以免往来颠坠之患,是为福田。(四)孝养父母,谓父母为形生之本,教养鞠育,爱念切至,当竭力奉养,顺适亲意,以报劬劳之恩,是为福田。(五)恭敬三宝,佛法僧三者,可尊可贵,称之为宝。以其具大功德,普济群生,超登觉岸。故当皈依恭敬,是为福田。(六)给事病人,谓病患之人,众苦集身,实可悲悯。当给施汤药及所须之物,使其四大调和,身得安乐,是为福田。(七)救济贫穷,谓贫穷之人,所须缺乏,饥馁逼切,无所哀告,当起慈悯之心,随其所需,皆周给之,是为福田。(八)设无遮会,无遮,即周遍之义。谓修设普度大会,使一切沉魂滞魄,悉仗三宝慈力,皆得脱离苦趣,而获超升善道,是为福田。
八渐偈 [佛学大词典]
唐朝白居易曾就观、觉、定、慧、明、通、济、舍等八言各颂一偈,以此八言为入道之渐门,故称八渐偈。八偈分别为:(一)观:以心中眼,观心外相,从何而有?从何而丧?观之又观,则辨真妄。(二)觉:惟真常在,为妄所蒙,真妄苟辨,觉生其中,不离妄有,而得真空。(三)定:真若不灭,妄即不起,六根之源,湛如止水,是为禅定,乃脱生死。(四)慧:专之以定,定犹有系,济之以慧,慧则无滞,如珠在盘,盘定珠慧。(五)明:定慧相合,合而后明,照彼万物,物无遁形,如大圆镜,有应无情。(六)通:慧至乃明,明则不昧,明至乃通,通则无碍,无碍者何?变化自在。(七)济:通力不常,应念而变,变相非有,随求而见,是大慈悲,以一济万。(八)舍:众苦既济,大悲亦舍,苦既非真,悲亦是假,是故众生,实无度者。[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
八种因果 [佛学大词典]
菩萨之八种报因,及因此而得之八种果。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菩萨学有七处,其中自利他利略说十种,十种中之果摄自他利有三种因三种果,‘报因报果’为其一者,复细分为八种因及八种果,称为八种因果。即:(一)寿因寿果,寿即寿命。不杀物命,无伤害心,称为寿因;因此而长寿住世,则称寿果。(二)色因色果,色即色身。施灯明供佛,或以净物施人,称为色因;由此得颜容光泽,色形端正,则称色果。(三)种姓因种姓果,种即种类,姓即族姓。舍离憍慢之心,称为种姓因;由离憍慢而生于上族,则称种姓果。(四)自在因自在果,以种种所需之物惠施于人,令他人得自在,称为自在因;由此得大富、大众、大眷属等,得大自在,则称自在果。(五)信言因信言果,离口四过,称为信言因;由此而其所言,人皆信听,则称信言果。(六)大力因大力果,力即力用。作大功德,立大誓愿,恭敬三宝,孝养父母,称为大力因;由此得大名称、大福德等,为一切人所敬重,则称大力果。(七)丈夫因丈夫果,乐丈夫法,并能说丈夫法,饶益他人,称为丈夫因;由成就丈夫法之故,来世得男子身,则称丈夫果。(八)力因力果,随力营助他人如法之事,称为力因;由此而得少病少恼,有所堪能,修诸善法,则称力果。
八种别解脱戒 [佛学大词典]
谓八众之八种戒律。即比丘戒、比丘尼戒、正学戒、沙弥戒、沙弥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与近住戒等。
八种别解脱律仪无表色 [佛学大词典]
依顺受戒作法,发动善性身口而生之别解脱律仪无表色,有八种之别,即:(一)苾刍律仪无表色,乃依比丘受具足戒而发者。(二)苾刍尼律仪无表色,依比丘尼受具足戒而发者。(三)正学律仪无表色,依式叉摩那(即正学女)受六法而发者。(四)勤策律仪无表色,依沙弥(即勤策)受十戒而发者。(五)勤策女律仪无表色,依沙弥尼受十戒而发者。(六)近事律仪无表色,依优婆塞受八戒而发者。(七)近事女律仪无表色,依优婆夷受八戒而发者。(八)近住律仪无表色,依优婆塞、优婆夷受五戒而发者。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