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般若经 [佛学大词典]

梵名As!t!asa^hasrika^ -prajn~a^pa^ramita^ 。凡十卷二十九品。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小品经、新小品经。即八千颂般若,乃鸠摩罗什(343~413)于西元四○八年所译。收于大正藏第八册。为大乘佛教最初期说般若空观之基础经典之一。其内容阐释菩萨之般若波罗蜜、菩萨之诸法无受三昧、菩萨摩诃萨及大乘之意义,又详举般若波罗蜜与五蕴之关系、受持修习般若波罗蜜之功德,与诸法空无所得、空三昧等之理。 本经之同本异译有:(一)道行般若经,十卷,后汉支娄迦谶译。(二)大明度无极经,六卷,吴·支谦译。(三)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五卷,前秦昙摩蜱与竺佛念共译。(四)大般若经第四会十八卷二十九品、第五会十卷二十四品,唐代玄奘译。(五)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宋代施护译。另有藏译本与梵本。[大般若经概论(渡边海旭)]

小南海灵山寺 [佛学大词典]
位于台湾屏东县琉球乡。陈乃居士与七位信女共同创建于民国四十六年(1957),初仅茅蓬数间,后陆续完成观音殿、凌霄宝殿及前后各殿堂,建筑宏伟,内部雕工精细,为琉球乡最具规模之道场,亦为南台湾之观光胜地。
小阿师 [佛学大词典]
指小僧。又称小师。阿为助词,无义。临济录(大四七·四九九下):‘后生小阿师不会。’后人亦以之为卑下之贬称。(参阅‘小师’938)
小空 [佛学大词典]
为般若经所说二十空之一。又作无性自性空。如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四果之相,皆空而无有,故为小空。又通常以小乘之教说,只说人空而不说法空,只知析空而不知体空,但偏于空而不知空之真义与妙有之境,故亦被视为小空。(参阅‘空’3467)
小昭寺 [佛学大词典]
小昭,西藏名Ra-mo-che 。位于西藏拉萨市区。又作小召寺、老木契。西元七世纪文成公主督工建造。为深受藏族人民敬仰之古刹。或谓由弃宗弄赞之另一妃子尼泊尔公主墀尊(梵Bhr!kuti ,波利库姬)所建。寺坐西向东,最早之建筑形式与内地汉族寺院相同,后几经焚毁重建,已失原来面目,而成为西藏式之寺院。寺中壁画甚多,正殿供奉墀尊公主携至西藏之不动金刚像。本寺原为喇嘛教密宗经学院之一。(参阅‘大昭寺’805、‘珠甘寺’4187)
小相 [佛学大词典]
又作随相、小四相。相对于‘生、住、异、灭’之大四相,故称小四相;又此四相均起于一念之中,故称小相。于阿毗达磨之教学中,‘生、住、异、灭’之四相有本相、随相之别,随相系随于‘生、住、异、灭’四本相而起者,即:(一)生生相,以根对尘,一念心生,称为生生相。(二)住住相,一念之心,暂尔相续,称为住住相。(三)异异相,一念之心,初后不同,称为异异相。(四)灭灭相,尘境既忘,心念亦灭,称为灭灭相。[俱舍论卷五]
小食 [佛学大词典]
依佛制,出家之人但于日中一食,若于晨时食,称为小食;于午后食,称为后食,皆不合制。或谓晨朝之食称为轻食;于晨朝与正午之间进食,则称小食。又禅林中以朝食之粥称为小食,久之,乃为朝食之异称。[四分律卷二十二]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