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尔文书 [佛学大词典]

(The Bower Manuscript)为西域首次出土之佛典。系英国包尔上尉(Captain Bower,又译作保尔)于一八八九年顷驻印度时,在我国新疆库车(龟兹)一带所发现之桦皮抄本断片。该批文书出自沙漠古城遗迹中,作贝叶本形,其上书写古梵文文字,内容包括孔雀王咒经、药法、咒法、占卜法等七类。包尔将文书携返印度加尔各答,交予英国学者鲁道夫霍诺尔(Rudolf Hoernle,1841~1918),未久,霍诺尔宣布该文书为四、五世纪顷之印度古梵文佛教经典,该种梵文在印度久已失传。其说耸动国际听闻,俄、英、德、法、瑞典、日本等国学者,纷纷前往西域探险,遂开启研究西域史、佛教史之新方向。 此外,与包尔同时,韦伯(F. Weber)亦于库车发现纸写本之断片,经霍诺尔考证,确定该断片乃以龟兹文所书写之医药文书,世称韦伯文书(The Weber Manuscript)

咄 [佛学大词典]
指牵船声,或出力所发之声,或蓦地寻见失物时所发之声。禅籍中用于表示禅僧顿然大悟时,不觉发出之一种声音;意谓失物得见,庆快平生。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十六长沙景岑条(卍续一一五·九六下):‘“你作么生用?”师劈胸(胸)与一踏。山曰:“咄!”’又‘玉篇’明载‘咄,户卧切’,即表阿字去声之呼音。譬如忽然寻见失物,不觉发此‘咄’声。禅门多言此字者,譬如禅僧寻师访道,参究二三十年,忽然心镜澈亮,会得此事,不觉‘咄’地一声。禅关策进(大四八·一○九九下):‘首座入堂烧香,打香盒作声,忽然咄地一声,识得自己。’故‘咄地一下’、‘咄地一声’为禅林表示彻底大悟之常用语。[碧岩录第八十一则评唱、庐山莲宗宝鉴卷十、五灯会元卷四]
加护 [佛学大词典]
加力助护。即佛菩萨以其力加被护持于众生身上。八十华严经卷二十七(大一○·一四七下):‘常为一切诸佛加护。’最胜王经卷八(大一六·四四三中):‘由诸天加护,得作于国王。’(参阅‘加持’1572)
加藤精神 [佛学大词典]
(1872~1956)日本新义真言宗丰山派学僧。早年剃度并受灌顶,年长,专攻真言学及性相学。历任各大学教授、校长等职。尝于东京田端与乐寺,灌顶开坛。大正十四年(1925),被任命为大司教大僧正,于佛教会、学术界颇多贡献。昭和三十一年入寂,享年八十五。著有大日如来の研究、仁王般若经国译略注、唯识二十论等十余种。
北山住部 [佛学大词典]
梵名Uttara -s/aila 。音译作郁多罗施罗。又作上施罗。意译作北山部。据四分律开宗记卷一本载(卍续六六·三四五下):‘末多利部(此云北山)。’故又称末多利部。小乘二十部之一。大众部之一派。异部宗轮论载其分派之因,谓佛灭后满二百年时,有一出家外道归于大众部,住制多山,重议‘大天五事’,遂与制多山及西山住二部自大众部分出。然部执异论疏及三论玄义则另有异说,谓分派之原因肇始于有关受戒时,若就无戒或破戒之和尚而受,是否可称得戒之议论。本派之名称,以其住于制多山北方之山,故称北山住部。该部所立宗义略同于制多山部,惟南传及西藏传等均无此部派之记载。[出三藏记集卷三、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本、异部宗轮论述记](参阅‘小乘二十部’928、‘西山住部’2572、‘制多山部’3085)
北山录 [佛学大词典]
凡十卷。唐代梓州慧义寺沙门神清撰,北宋慧宝注。又称北山语录、参玄语录、北山参玄语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因慧义寺位于城北长平山之阳,故称‘北山’;该书博综儒、释、道三教玄旨而为着录,故称‘参玄’。内容计分十六篇,即:天地始、圣人生、法籍兴、真俗符、合霸王、至化、宗师议、释宾问、丧服问、讥异说、综名理、报应验、论业理、住持行、异学、外信。引用法华经、贤愚经、华严经、毗昙心论、杂毗昙心论、中观、智度论、入大乘论、清辩之掌珍论、范缜形神灭论、续高僧传等典籍,采佛教教义以调合孔、孟、庄、老、列、荀、杨、班、马等各家之说,内容广及儒、佛、道三教与诸子百家。其卷六‘讥异说’批评禅宗曲解‘付法藏因缘传’编造传承世系,遭到禅者之驳斥。本书传本极少,民国初年发现两种残本,后有两本影印本传世,大正藏亦收录之。[传法正宗论卷下、国史经籍志卷四(明代焦竑)、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卷五(陈垣)]
北川秀则 [佛学大词典]
(1921~ )日本之西藏、印度学学者。一九四八年东北大学法学文学部印度学科毕业。其后,获美国耶鲁大学文学硕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文学博士。先后任教于名古屋大学、多伦多大学。专门研究西藏语、西藏问题、印度伦理学等,并曾二度赴印度考察。著有印度古典伦理学之研究等书。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