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词典

佛学大词典可以免费佛学词典在线查询、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佛学常见辞汇、法界次第初门、法门名义集、法相辞典、唯识名词白话辞典、阿含辞典、佛识慧集
不增不减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凡佛教说不增不减,有二门:一就实相之空理而言。一就法之无尽而言。如般若经,即就空理者,如不增不减经,即就无尽者般若心经曰:‘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诸法即真空也,真空无增减也。然如说生佛二界之不增不减,就生界之无尽佛界之无尽而言,二界无增减也。起信论义记上曰:‘况众生界如虚空界,设如一鸟飞于虚空,从西向东,经百千年终不得说东近而西远,何以故?以虚空无分齐故。’
不请净施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谓为布施而未能于施者受者施物之三轮相,离实有之见,有粗细之执心也。
不请法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杂语)谓非由彼请,而鉴其机为说利益之法也。无量寿经上曰:‘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
不请之友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杂语)谓众生不请求,而菩萨以大悲为我之友与我利益也。无量寿经上曰:‘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胜鬘经曰:‘普为众生作不请之友,大悲安慰,哀愍众生。’同宝窟上末曰:‘四乘众生虽有根性,乐欲未生,不能请求。菩萨照机,知其堪受,即便为说,故言不请。闻必得益,目之为友。’
不请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杂语)不请求也。
不闻恶名愿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六愿,怀感谓之无诸不善愿,静照谓之不闻恶名愿。谓至极乐者,不使有不善名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不绮语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十善之一。不作污杂之语,巧佞之辩也。
不疑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三净肉之一。谓此肉为不疑其为我而杀之净肉也。
不与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他人不与而自取即偷盗。五戒中第二戒也。智度论十三曰:‘不与取者,知他物,生盗心。取物去。离本处。物属我。是名盗。’
不说四众过罪戒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梵网经所说菩萨十戒之一。禁止说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四众之过罪也。
不说菩萨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杂名)维摩居士也。取默不二之故事而名之也。梁武之金刚般若经忏文云:‘无言童子,妙得不言之妙。不说菩萨,深见无说之深。’
不悭贪戒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梵网经十戒之一。心无鄙吝,悉舍所有也。
不轻菩萨品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经名)常不轻菩萨品之略称。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品之名。说不轻菩萨之行事者也。
不轻品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经名)常不轻菩萨品之略称。
不轻之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仿常不轻比丘之行,而礼拜途中之人。唱云:‘我不敢轻慢。汝等皆当作佛。’是谓之不轻之行。
不轻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本生)不轻比丘又云不轻菩萨。作出家沙门之形相,故云比丘,为大乘菩萨之根性,故云菩萨。具名常不轻。此比丘常修不轻之行,因受常不轻之称,即释迦佛往古之前身也。见常不轻菩萨条。
不饮酒戒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在家出家比丘菩萨等一切之戒中,必列此戒。
不落因果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杂语)从容录第八则曰:‘有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对他道不落因果。’砂石集一曰:‘未闻耶,彼不落因果之一句既得五百生狐身。’百丈野狐之因缘也。见百丈条。
不愚法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二种小乘之一。见愚法条。
不唧[口*留] [口*留]
(术语)唧
不盗戒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与不偷盗戒同。
不恶口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十善之一。不发粗犷之恶言骂辱他人也。
不虚妄性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真实性也。
不善律仪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与非律仪同。
四种不善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名数)一、胜义不善,由真谛之实义,定不善之义也。依此义,则一切之有漏法即生死法,总为不善。以此中虽有善有不善,然皆以苦为自性,极不安稳,犹如痼疾故也。二、自性不善,无惭无愧及贪嗔痴之三不善根也。以有漏法中,此五法自体不善,犹如毒药故也。三、相应不善,与彼相应同时俱生之一切心心所也。以他之心王及心所,必与无惭无愧三不善根相应,力成不善之性,若不相应,则不然,如杂毒药之水故也。四、等起不善,身业与语业也。以此为自性不善与相应不善所引起之不善(依善起善,依恶起恶,能起所起同等,谓之等起),如饮毒药汁而生之乳故也。见俱舍论十三。
不善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杂语)违理而损害现世及未来世者,名为不善。五逆十恶是也。是在现在损害自他,在未来感苦果而损害己心身,故为不善。如三途之苦果,彼虽在现在损害身心,然更无为之招未来世之损害者,故非不善。唯识论五曰:‘能为此世他世违损,故名不善。恶趣苦果,虽于此世能为违损。非于他世,故非不善。’大乘义章七曰:‘恶法违损,称曰不善。’胜鬘宝窟上末曰:‘十恶破戒违理,名为不善。’
不庄校女经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经名)腹中女听经之异名。
不舍誓约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谓阿弥陀佛誓愿之约束。弥陀第十八愿,以念佛往生为誓,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即谓以他力摄取信心念佛者不舍之誓,故称曰不舍之誓约。
不惜身命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菩萨之大心,为菩提不惜身命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若人精进常修慈念,不惜身命,乃可为说。’
不淫戒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在家之八戒及诸出家之中皆有之,离一切之淫事也。在在家五戒中为不邪淫戒,仅禁邪淫而已。
不害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大善地法之一。十一善心所之一。善心所之名,不为他之不利,不损恼他之精神作用也。唯识宗于无嗔之作用上假立名者。
不净观经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经名)达磨多罗禅经之异名。
不净说法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又云邪命说法。或说邪法,或说正法,其心邪,故总名之为不净说法。佛藏经三曰:‘不净说法者。有五过失:一者自言尽知佛法,二者说佛经时出诸经中相违过失,三者于诸法中心疑不信,四者自以所知非他经法,五者以利养故为人说法。’此佛藏经所说第五之过失有邪命说法之名以卖法而利养己,是不正之活命也(不正之活命谓之邪命)。优婆塞戒经二曰:‘能说法者复有二种:一者清净,二者不清净。不清净者复有五事:一者为利故说,二者为报故说,三者为胜他说,四者为世报说,五者疑说。(中略)不净说者,名曰垢秽,名为卖法。’说法明眼论曰:‘不净说法有五科:一以有所得心说虚妄言令他发信堕恶道故,二不说佛法徒说世事故,三食酒食五辛犯非淫正淫,即身着法衣及入堂中秽三宝故,四诽他有德赞自无德故,五不悟一乘一宝法而耽着权门有相之教故。’观经妙宗钞下曰:‘不净说法者,但求名利,非益物也。’观经散善义传通记三曰:‘邪命说法者,以邪因缘不净说法,利养活命,故不净说法名曰邪命说法。’
不净金刚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明王)Ucchu&sdotblw;ma,乌刍沙摩,译曰不净金刚,又云触金刚。此明王为不动明王所化现,调伏一切之不净鬼者,故于东司安置之,上东司时,诵此明王之真言也。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下曰:‘乌枢瑟摩明王教法不拘净秽,恒示忿怒相,诵满三十万遍得验。’大日经疏九曰:‘时,不动明王,受佛教命召彼,见其作如是事,即化受触金刚(即是不净金刚也),令彼取之,尔时不净金刚须臾悉啖所有诸秽,令尽无余。’陀罗尼集经九曰:‘乌枢沙摩,唐言不净洁金刚。’
不净忿怒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鸟枢沙摩明王也。
不净观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五停心观之一。为治贪心,观身之不净也。此中有二:一者观自身之不净,二者观他身之不净。观自身不净,有九相:一死想,二胀想,三青瘀想,四脓烂想,五坏想,六血涂想,七虫啖想,八骨锁想,九分散想。智度论中加烧想,而缺死想(见九想条)。观他身不净有五不净:一种子不净,是身以过去之结业为种,现以父母之精血为种。二住处不净,在母胎不净之处。三自相不净,是身具有九孔,常流出唾涕大小便等不净。四自体不净,由三十六种之不净物所合成。五终竟不净,此身死竟,埋则成土,虫啖成粪,火烧则为灰,究竟推求,无一净相。出于智度论十九,俱舍论二十二,大乘义章十二。
不净轮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三轮之一。无常,不净,苦,此三法轮相依而转,故云三轮。见三轮条。
不净国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杂名)智度论二十三说不净国之老母,卖白髓饼之故事也。
不净施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二种布施之一。以妄心求神福报而行布施者。见智度论十一。
不净纸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杂名)拭不净之纸也。临济录曰:‘三乘十二分教,皆是拭不净故纸。’
不净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小乘律中见闻疑之肉为不清净,禁食之。大乘教则无论净不净总制之,参照五种净肉条。
不净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又云非梵行。梵者清净之义。非梵行谓淫事也。爱染污心,故名不净行。梵网经疏下曰:‘淫戒名非梵行。鄙陋之事,故言非净行。’
不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污秽也,鄙陋也,丑恶也,过罪也。
不动慈护咒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真言)慈救咒也。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经名)一卷,唐金刚菩提译。本经述使者即毗卢遮那之化身,而能满种种之愿。
不动使者秘密法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修法)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之略名。
不动金刚明王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菩萨)不动明王也。安镇轨曰:‘毗卢遮那如来,为拔济一切有情,于三界中现威德光明自在之身,号曰不动金刚明王。’
不动慈救咒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真言)不动尊之慈救咒也。见不动明王条。
不动护摩供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修法)对于不动尊修护摩而供养之也。
不动轨立印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经名)立印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