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词典

佛学大词典可以免费佛学词典在线查询、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佛学常见辞汇、法界次第初门、法门名义集、法相辞典、唯识名词白话辞典、阿含辞典、佛识慧集
一切意业随智慧行 [佛学大词典]
佛十八不共法之一。又作一切意业前导随智而转。谓佛以清净意业,随智而转,入众生心而为说法,除灭无明痴暗之膜,称为意业随智慧行。[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下、华严经孔目章卷二、卷四]
一切虚空极微尘数出生金刚威德大宝三昧 [佛学大词典]
乃密教大日如来所入南方灌顶智大福德门之大宝三昧;由此而出生宝生如来。据摄真实经卷上载,大日如来入此三昧后,从右肩放出金色光,又从顶至足,一一毛孔悉放此光明,如是光明合成一色,普照南方无量世界;所有黑闇世界之众生,乃至生盲者,悉蒙光照,众苦消除,受无量乐。
一切菩萨真言 [佛学大词典]
即密教普通种子心真言,其真言为‘南么三曼多勃驮喃迦’,系表一切诸法无造作之意。[大日经持诵次第仪轨]
一切无障碍 [佛学大词典]
意谓通达一切而无任何障碍。略称一切无碍。法华经神力品(大九·一八六中):‘能持此经者,于诸法之义,名字及言辞,乐说无穷尽;如风于空中,一切无障碍。’
一切无障法印明 [佛学大词典]
乃密教印相之一种。即左右手各结刀印,向外二食指着于侧边,口诵‘婆哦缚帝(世尊)苏婆诃(成就)’。
一切无上觉者句 [佛学大词典]
乃指密教百光遍照真言之蛊(am!,暗)字。大日经卷六(大一八·四○下):‘勤勇此一切,无上觉者句;于百门学处,诸佛所说心。’
一切智慧者 [佛学大词典]
乃对大日如来之尊称。大日经卷一(大一八·八下):‘一切智慧者,出现于世间;如彼优昙华,时时乃一现。’又同经卷六(大一八·四○下):‘一切智慧者大日尊告言:“善哉!摩诃萨大德金刚手!吾当一切说,微密最希有。”’
一切智经 [佛学大词典]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乃佛陀为波斯匿王分别一切智及四姓之胜劣所说之经典,现收于大正藏第一册中阿含经卷五十九。
一切智无所畏 [佛学大词典]
梵语sarva-dharma^bhisam!bodhivais/a^radya。系佛所具备四种无畏之一。又作诸法现等觉无畏、正等觉无畏、等觉无畏。指世尊觉知诸法,住于正见,于众中作狮子吼,安稳而无怖畏;又以世尊之化他之心不怯不畏,称为一切智无所畏。如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下(大四六·六九四下):‘佛作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又顺正理论卷七十五以一切智无所畏为智德,谓此为佛自利之圆德。[增一阿含经卷十九、 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大智度论卷二十五]
一切智智 [佛学大词典]
梵语sarvajn~a-jn~a^na。指佛陀之智慧是一切智中之最殊胜者。音译作萨婆若那。一切智通于声闻、缘觉、佛三者,今为区别佛智与前二者,故称佛智为一切智智。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大八·八三七上):‘自性清净,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大日经卷六(大一八·四一中):‘离一切分别及无分别,而彼无尽众生界,一切去来,诸有所作,不生疑心;如是无分别一切智智,等同虚空。’可知一切智智是智中之智,犹如虚空界,离一切分别;又如大地,为一切众生所依;又如风界,除去一切烦恼尘;又如火界,能烧一切无智之薪;又如水界,众生依之而欢乐;非但以一切种遍知一切法,亦知此法为究竟之常不坏相,不增不减,犹如金刚,故为究竟实际之实智,亦唯如来自证之解脱味。[大日经卷一住心品、大日经义释卷一、大毗卢遮那经住心钞卷四)
一切智船 [佛学大词典]
指一切智慧之舟,乃喻佛为舟筏,度人达彼一切智之地。教行信证文类卷二(大八三·五九九下):‘能竭愚痴海,能流入愿海;乘一切智船,浮诸群生海。’此乃赞叹弥陀之悲愿如虚空,诸妙功德广阔无边,导引群生至清净土。
一切智眼 [佛学大词典]
乃菩萨行德净胜所具十种眼之一。又作普眼。华严经疏卷五十三(大三五·九○一中):‘一切智眼即是普眼,非但见法界重重,亦乃法界即眼故,为普门故。’谓行德净胜之菩萨能以平等法门见法界,故普见平等真法;此眼相当于五眼中之佛眼。 [旧华严经卷四十一、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七、大乘义章卷二十]
一切智者 [佛学大词典]
梵语sarvajn~a,巴利语sabban~n~u。指如实证得一切智慧之觉者。乃佛之别称。与‘一切智人’、‘一切智藏’同义。俱舍论卷二十九(大二九·一五五五上):‘佛于一切能顿遍知,故名一切智者。’法华经药草喻品(大九·一九中):‘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知道者、开道者、说道者。’又密教以此为大日如来之德号。[大日经疏卷一]
一切智相 [佛学大词典]
梵语sarvajn~ata^。音译作萨婆若多。指一切智之相。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大二五·二六○中):‘萨婆,秦言一切;若,秦言智;多,秦言相。’
一切智地 [佛学大词典]
梵语sarvajn~a-bhu^mi。乃证得一切智之佛位、佛果位。又称究竟一切智地。法华经药草喻品(大九·一九上):‘于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说之,其所说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又大日经疏卷二(大三九·六○四下):‘从净菩提心以上十住地皆是信解中行,唯如来名究竟一切智地。’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佛学大词典]
全一卷。又称一切智光明仙人不食肉经。本经乃叙述迦波利婆罗门之子弥勒之本生谭。现收于大正藏第三册。谓往昔弥勒佛示现在胜花敷世界,宣说慈三昧光大悲海云经,一切智光明婆罗门因闻此经而发菩提心,誓愿持诵该经,并愿未来成佛亦号弥勒。后出家,于八千年间一心持诵该经,时因连日豪雨,无法出外托钵,林中有母子二兔见仙人七日不食,为令法久住,遂投身火中,欲烧身供养。仙人见此,发愿道:‘吾誓世世不起杀想,恒不啖肉。’亦投身火坑。诵经之仙人即婆罗门之子弥勒。此外,本经预言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弥勒必定成佛。
一切智句 [佛学大词典]
‘句’为住处之意,‘一切智句’即指佛之住处。大日经卷六(大一八·四二中):‘于彼常勤修,求一切智句。’盖真言之性,皆离世间分别之见,若了知此而如实修真言之行,即是一切智句。大日经义释卷十四(卍续三六·四七九上):‘句是住处义,一切智之住处即是佛住也;当知菩提性等于虚空,虚空等于菩提性。菩提性者,即是阿字门,一切智句也。’
一切智六师外道 [佛学大词典]
乃三种六师外道之一。指见邪理,发邪智,而辩才无碍之外道。摩诃止观卷十上(大四六·一三二下):‘各于所计生一种见,解心明利,将此见智通一切法,故名一切智外道。’[百论疏卷上之中、四教义卷二]
一切智 [佛学大词典]
梵语sarvajn~a。指了知内外一切法相之智。音译为萨婆若、萨云然。系三智之一。关于其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大八·八四三上):‘满足无漏界,常净解脱身,寂灭不思议,名为一切智。’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大三○·四九八下):‘于一切界、一切事、一切品、一切时,智无碍转,名一切智。’即如实了知一切世界、众生界、有为、无为事、因果界趣之差别,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者,称为一切智。又一切智对于一切种智有总、别二相之义,若依总义,则总称佛智,义同一切种智,如华严经大疏卷十六所载,如来以无尽之智,知无尽法,故称一切智。若依别义,则一切智为视平等界、空性之智,此即声闻、缘觉所得之智;一切种智为视差别界、事相之智,乃了知‘平等相即差别相’之佛智,如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大二五·二五八下):‘总相是一切智,别相是一切种智;因是一切智,果是一切种智;略说一切智,广说一切种智。一切智者,总破一切法中无明闇;一切种智者,观种种法门,破诸无明。(中略)佛自说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道智是诸菩萨事,一切种智是佛事;声闻、辟支佛但有总一切智,无有一切种智。’(大毗婆沙论卷十五、杂阿毗昙心论卷八、大乘义章卷十九)(参阅‘一切种智’19)
一切普门身 [佛学大词典]
谓具足四种法界之遍一切身。即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等四重法界之遍一切身。大日经疏卷八(大三九·六六二下):‘今还以此为慧火之资,供养一切普门身,增益不思议势力。’
一切舍不取施想 [佛学大词典]
般若十种利益之一。谓菩萨修行般若,照了万法俱寂,是故虽行布施,而无能施之想,不着所施之物,不见受施之人。[月灯三昧经卷六]
一切处 [佛学大词典]
梵语kr!tsna-a^yatana。有二义:(一)遍处、不论何处之谓。以通于十方无有障碍,故称一切处。(二)禅定之名。又作遍处。以总合万有所观之境周遍一切处,计有地、水、火、风、青、黄、赤、白、空、识十种,称十一切处、十遍处。[中阿含卷六十例经、法界次第卷下]
一切真言主 [佛学大词典]
指密教胎藏、金刚两部曼荼罗之一切诸尊。瑜只经卷上(大一八·二五五下):‘若真言行人持经三十万遍,一切真言主及金刚界大漫拏罗王皆悉集会,一时与成就,速得大金刚位乃至普贤菩萨位。’
一切真言心 [佛学大词典]
指密教百光遍照真言之蛊(am!,阿、暗)字;以其为诸字之母,乃一切真言之所生处,故称一切真言心。大日经卷二(大一八·一七中):‘所谓阿字门,念此一切诸真言心最为无上,是一切真言所住,于此真言而得决定。’又大日经疏卷十八百字生品(大三九·七六六下):‘此是暗字,一切真言之心,于一切真言最为上首;当知此即不空教真言也。’
一切恐惧 [佛学大词典]
指一切迷界之众生。一切迷界之众生因内有烦恼之怨贼,外临生死之苦海,未得安心之宅,常处恐惧之中,故称一切恐惧。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七中):‘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一切皆空宗 [佛学大词典]
乃华严宗所立十宗之一。华严宗判教为十,其第七即一切皆空宗,为破有、无之情见,谓万法皆空之宗,相当于三论宗。以其多依破相遣执,显一切诸法毕竟皆空之义,未尽大乘不空妙有之理,故又称空始教,是五教中之大乘始教。此宗所依经论有般若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华严经疏卷二、华严五教章卷上、贤首五教仪卷二](参阅‘五教十宗’1146)
一切皆成 [佛学大词典]
指一切众生皆能成佛之意;系一乘家所倡之说。又作一切皆成佛、一性皆成。与五性各别对称。法相宗等三乘家倡五性各别之说,主张无性有情、定性声闻、定性独觉等三者不能成佛。然大乘宗如天台、华严等,皆主张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切众生悉能成佛。如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一(大一二·四八七上):‘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佛法众僧无有差别。’又同经卷十(大一二·四二三上):‘一切三乘同一佛性。(中略)一切菩萨、声闻、缘觉未来之世,皆当归于大般涅槃,譬如众流归于大海。’天台宗更进而认为,即使是草木国土等无情物亦具有佛性。[大云经卷四、 北本涅槃经卷三十六、华严五教章卷二](参阅‘佛性’2633)
一切流摄守因经 [佛学大词典]
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略称一切流摄经、一切流经、流摄经。现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阐释智者见者欲灭尽一切漏,能以见、摄、避、用、忍、晓、行念等七者断尽烦恼,因取七断漏法中之第二之‘摄’(摄守、制御守护感官之谓),故称一切流摄守因经。[出三藏记集卷二、历代三宝纪卷四、大唐内典录卷一、开元释教录卷一、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一]
一切门禅 [佛学大词典]
乃九种大乘禅之一。因一切禅定皆由此门出,故称一切门禅。凡有四种,即:有觉有观俱禅、喜俱禅、乐俱禅、舍俱禅。此四种禅定相当于色界之初、二、三、四禅,至第四禅定时,已无善、恶、憎、爱之心,故称舍俱。[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上、法华经玄义卷四上]
一切法通 [佛学大词典]
指无不通达一切诸法之事理。乃华严经所说十通之第九通。谓菩萨了知诸法真实义,远离有、无二边之见,不舍本愿,恒摄众生,具有无碍自在之智用。[旧华严经卷二十八、华严大疏卷三十一](参阅‘十明’447)
一切法高王经 [佛学大词典]
全一卷。瞿昙般若流支译。本经系表彰菩萨之成就过程及其功德,乃三世诸佛所示法门中之最上者,故又称一切法义王经、诸法勇王经、诸法最上王经。现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一切法高王之法门,乃明示出家受戒者入于僧团(四双八辈),修行僧业(三十七菩提分),乃至获得僧利(四果),证一切漏尽之阿罗汉果,复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以此回报众生及一切施主恩,并以成菩提道作如来之无上供养,故为诸佛法门中之最上者。[开元释教录卷六、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九]
一切法界决定智印 [佛学大词典]
指毗卢遮那佛之真言乃至天龙八部之真言,皆为使众生入法界得决定智之法印。[大日经义释卷八]
一切法界自身表 [佛学大词典]
‘表’为表现之义;如来于一切法界中表现自身,令一切众生悉知悉见,称为一切法界自身表。大日经卷五(大一八·三一上):‘尔时法界生如来身,一切法界自身表,化云遍满毗卢遮那世尊。’如来身表普现色身,其化身如云,遍满十方世界,不可限量。[大日经义释卷十一]
一切法自性平等无畏 [佛学大词典]
六无畏之一。略称一切法平等无畏。真言行者菩提心一念之功德有六种差别,其六即一切法自性平等无畏。意指一乘之人,观自心毕竟空性,离有为、无为二界之扼缚,了悟万法乃一实真如,于诸法无能所本末,而住于虚空无垢之菩提心位。[大日经卷一住心品、大日经疏卷三十](参阅‘六无畏’1294)
一切法不生 [佛学大词典]
谓一切真实之法乃超越相对之差别界。以其为‘绝对’,故不生不灭,此系不变之理法。
一切法 [佛学大词典]
梵语sarva-dharma,巴利语sabba-dhamma。乃泛指一切有为法(梵sam!skr!ta -dharma )、无为法(梵asam!skr!ta -dhrama )及不可说法。又作一切诸法、一切万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之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之存在者’。[摄大乘论卷三十一、大智度论卷二]
一切性 [佛学大词典]
即自他共离之四性。四者即:(一)自性,谓如计一念心从根生,即自性。(二)他性,若从尘生,即他性。(三)共性,若根尘合生,即共性。(四)离性,若离根尘生,即离性。于此四性之相,皆不执着,则称皆空。
一切所求满足功德 [佛学大词典]
乃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中,国土庄严十七种功德之一。略称所求满足功德。谓生于净土之众生,所愿求之一切,皆令彼等满足。净土论(大二六·二三一上):‘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即弥陀愿心所生之器世间清净庄严,能满足众生一切愿乐。
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佛学大词典]
佛十八不共法之一。又作一切身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谓佛现诸胜相,调伏众生,称智演说一切诸法,令其各得解悟证入,称为一切身业随智慧行。[法界次第卷下、华严孔目章卷二]
一切见住地惑 [佛学大词典]
指三界之一切见惑。为五住地惑之一。众生以我见为本而起之种种见惑,称为一切见住地惑。又作见一处住地惑。以其为一切烦恼之所依、所住,故称住地。此惑属迷理之惑,亦为五住地烦恼之根本。了断此惑,始易入见道。[大乘义章卷五](参阅‘五住地惑’1091)
一切男女我父母 [佛学大词典]
谓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因此,就多生多劫以来之关系而言,一切男子皆可能是自己之父,一切女子亦可能是自己之母。[心地观经卷二]
一切佛顶轮王 [佛学大词典]
指由佛眼佛母所生出之一字金轮。全称摄一切佛顶轮王。一切佛顶轮王皆持八辐金刚宝轮,以八辐轮为其三昧耶形。瑜只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大一八·二六○中):‘尔时一切佛顶轮王,各以金刚轮置于本所出生一切佛母足下,各成二轮;一承其足,一覆顶上。’(参阅‘一字金轮’39)
一切行禅 [佛学大词典]
为九种大乘禅之一。意即大乘之一切行法皆含摄于禅定中。凡有十三种:(一)善禅,此禅定能摄一切善法。(二)无记化化禅,不待作意思惟,即能于定中作种种无穷变化。(三)止分禅,摄心不散,与定相应。(四)观分禅,分别照了,与慧相应(五)自他利禅,正定现前时,则能自利利他。(六)正念禅,正念思惟,无诸杂想。(七)出生神通力功德禅,得此大定,一切神通功德皆由此生。(八)名缘禅,于一切诸法之名相因缘皆能通达无碍。(九)义缘禅,于一切诸法之义理因缘悉能通达知晓。(十)止相缘禅,能圆明洞彻寂静因缘之相,永离一切散乱。(十一)举相缘禅,能清净无碍,分别照了诸法起灭之因缘。(十二)舍相缘禅,舍离一切善恶之法相因缘,得清净无染着。(十三)现法乐住第一义禅,依此定,即可现得法喜之乐,安住于第一义。[菩萨地持经卷六方便处禅品、法华经玄义卷四、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上、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十四]
一切有碍 [佛学大词典]
泛指一切迷界。包括有碍之一切众生,或构成障碍之一切事物。如凡夫有见、思二惑等烦恼障,二乘人有障于真如理法之所知障,地前菩萨有不知恒沙法门而妨碍济度众生力用之尘沙惑,地上菩萨则有障于中道实相妙理之无明惑。以上所述皆因未证佛地,尚有迷惑,故称一切有碍。赞阿弥陀佛偈(大四七·四二一上):‘光云无碍如虚空,故佛又号无碍光;一切有碍蒙光泽,是故顶礼难思议。’
一切有为法 [佛学大词典]
指有作为、有造作之一切因缘所生法。金刚经(大八·七五二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华严经卷二十五(大九·五五六上):‘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假住须臾,诳惑凡人。’
一切有情 [佛学大词典]
梵语sarva-sattva 或sarva-bhu^ta。指具有生命之一切众生。又作一切含识、一切众生。包括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类、天道等。大般若经卷五七八(大七·九九○中):‘一切有情皆如来藏。’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一切众生,皆是吾子。’
一切如来宝冠三界法王灌顶 [佛学大词典]
为密教修法之一。乃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三昧耶智者所得之灌顶。得此灌顶,可证一切诸佛之一切智智瑜伽自在,能作一切如来诸平等事业,成就大悲毗卢遮那之一切身口心金刚如来,常恒住三世,饶益有情。此系如来在因位时,从灌顶师入三昧耶智曼荼罗,由阿阇梨加持弟子身中本有之如来藏性,以成修真言行菩萨之法器,则堪任传授持明乃至印可等灌顶之阶位,以此而为初因。复由三密、四智印相应,得一切如来之灌顶宝冠,此即究竟三界之法王。[金刚顶经卷上、金刚顶经疏卷二]
一切如来诸法本性清净莲华三昧 [佛学大词典]
称大日如来所入之西方妙观察智大智慧门之莲华三昧。谓如来入此三昧后,从其背上放红莲华色光,普照西方无量世界;乃至一切毛孔放红莲华色光,遍照西方尽虚空界。彼等世界皆有如来之无量化身佛,彼诸化佛亦现广大佛刹,于佛刹中说法,令黑闇世界、无日月处一切众生,乃至生盲者,悉蒙其光照,永灭众苦,受无量乐。[摄真实经卷上]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佛学大词典]
意指北方不空成就佛之定境。如来入此三昧后,从其左肩放五色光,照北方无量世界,乃至一切毛孔亦放五色光,遍满北方尽虚空界。于彼世界现无量化佛,及难思广大之佛刹,各各佛刹皆有无量无边海会菩萨大众围绕,闻如来说法。令黑闇世界无日月处之众生,乃至生盲者,皆得见毗卢遮那如来及十方界一切诸佛,令此等众生,永离众苦,受无量乐。[摄真实经卷上]
一切如来智印 [佛学大词典]
梵语sarvatatha^gata-jn~a^na-mudra^,西藏语de-bshin- gs/eg s-pa thams-cad kyiye-s/es kyi phyag-rgya。位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遍智院中央之三角智印。又作一切佛心印、一切遍智印、诸佛心印、大勤勇印、三角印等。此三角印系表四种法身之三昧耶形,为四智印之总标帜。其色鲜白,立于白莲华上,外有光焰围绕。三角是降伏、除障之义,谓佛坐于道树,以威猛大势降伏四魔,得成正觉。鲜白之色表大慈悲,谓如来常以悲光普照法界。三角之内与三角之顶皆有卍字,盖三角为智火,亦是初发菩提心处;初发道心即如智火烧物,能灭除三界贪嗔痴业,此乃成就万德之本,故有卍字。若至佛智究竟之时,则众德圆满,犹如满月,故于三角上更有圆轮,圆轮上有卍字,表果位万德之相,故密教胎藏界从此印生起,从此印形成。[大日经卷五秘密漫荼罗品、大日经疏卷五、卷十六、大日经疏钞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