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词典

佛学大词典可以免费佛学词典在线查询、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佛学常见辞汇、法界次第初门、法门名义集、法相辞典、唯识名词白话辞典、阿含辞典、佛识慧集
月江正印禅师语录 [佛学大词典]
凡三卷。又作月江和尚语录、月江印禅师语录。元代临济宗僧月江正印撰,居简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三册。收录正印禅师于碧云寺、淀山寺、南禅兴国寺、宣化寺、道场寺等处之上堂与小参语,以及拈古、颂古、普说、法语、赞等。
月光菩萨 [佛学大词典]
月光,梵名Candra -prabha 。(一)释尊于过去世修菩萨行,现国王身时之名。曾施头于婆罗门。(参阅‘月光王’1463)(二)又称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与日光菩萨(梵Su^ryaprabha )同为药师如来之胁侍。据药师如来本愿经载,此菩萨与日光菩萨共为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第补佛处。另依修药师仪轨布坛法所载,月光菩萨身呈白色,乘于鹅座,手持月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三)为密教金刚界曼荼罗贤劫十六尊之一,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中之一尊。金刚界中,月光菩萨位列微细会等第二院之西边。身呈白色,左手握拳当腰,右手持月光形,或持莲华,华上安半月。密号清凉金刚,三昧耶形为半月形。胎藏界曼荼罗中,此菩萨位列文殊院中妙吉祥之右方,在妙音菩萨与无垢光菩萨之间。右拳当腰执莲华,华上安半月,左拳当胸持合莲华,跏坐莲台。密号威德金刚,三昧耶形为青莲华,上置半月形。[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卷下、贤劫十六尊、大日经疏卷六阿阇梨所传曼荼罗、金刚界曼荼罗钞卷二、秘藏记、金刚界七集卷下、胎藏界七集卷中、诸说不同记卷五]
月光童子 [佛学大词典]
月光,梵名Candra -prabha 。又作月明童子、月光菩萨、月光儿。为佛世时王舍城长者申日之子。依月光童子经所载,申日听信不兰迦叶等六师外道之言,设火坑欲加害于佛,月光童子谏之而不听。及佛至,火坑忽变作浴池,申日大为惊悔,归佛开悟,得不退转法忍。另据申日经所述,佛谓于己般涅槃千岁之后,月光童子当生于秦国(中国)作圣君,持守经法,兴隆道化。[德护长者经卷下、宝雨经卷一、月灯三昧经、月明菩萨经]
月光王 [佛学大词典]
月光,梵名Candra -prabha ,音译战达罗钵剌婆、旃陀婆罗脾。(一)印度古帝王之名,即释尊于过去世修菩萨行之前身。此王具有大威德,后施头予劳度差婆罗门,满足檀波罗蜜行,又称月光菩萨。[贤愚经卷六、月光菩萨经、大宝积经卷八十](二)佛世时中印度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异名。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八·八二五中):‘舍卫国主波斯匿王,名曰月光。’
月光太子 [佛学大词典]
释尊在过去世为国王之子,称为月光太子,一日出外游观,遇癞病之人哀求太子救疗,太子问诸医,群医谓唯有自幼至长未尝嗔怒者之血髓可疗此病,太子乃破骨取髓,涂于病人之身,并出血令饮之。[大智度论卷十二、经律异相卷三十一]
月光大臣 [佛学大词典]
印度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之臣。其人聪慧多智,阿阇世太子对父王行暴恶时,曾与耆婆共谏之。[观无量寿经]
月氏 [佛学大词典]
(Kus!ana)西元前三世纪至西元五世纪顷,活动于我国西北地方、西域、中印之间、印度西北、恒河流域、五河流域等地之种族名。又作月支、月氐。其族属,学者主张不一,有藏族、蒙古族、突厥族、印度西提亚(Indo-Scythians)、氐羌等数说,习俗与匈奴相同。据史记、汉书等载,月氏原居我国西北地方敦煌、祁连山之间,汉初避北匈奴而西移,后夺塞族(Saka)、乌孙之地,降服大夏(Bactria),据有妫水(今阿姆河)以北,称大月氏。其留止敦煌之余众保有南山(即祁连山),称小月氏,又称湟中月氏(湟中即今西宁附近)、湟中月氏胡。另有数百户居张掖者,则称为义从胡。大月氏定住后,都于妫水之南之蓝子城(今阿富汗北部),以大夏土著诸侯五翕侯分别镇抚旧地,休密翕侯统理和墨域(Sarik-chaupan),双靡翕侯统理双靡城(Mastoj),贵霜翕侯统理护澡城(Wakhan 之西部),肸顿翕侯统理薄茅城(Badaxshan),都密(高附)翕侯统理高附城(Jamgan),五翕侯皆隶属大月氏。然其后百余年中,贵霜翕侯丘就却(Kujura Kadphises Ⅰ(攻灭其余四翕侯,取大月氏之地位而代之,自立为王,国号贵霜(Kusha^n),又征伐安息,并吞高附(Kabul)之地,并灭濮达、罽宾(Dardisthan),取天竺旁遮普(Panjab)之地。故此后应称贵霜王朝,然我国仍称之为大月氏。丘就却殁后,其子阎膏珍(Wema Kadphises II)复灭北天竺,于犍陀罗国留将监守,是为月氏之全盛时期。阎膏珍在位时,极力开发对外交通,尤以与罗马之通使,取其地之金以铸造货币,发展成经济之颠峰状态。又由于东西文化之融合,乃形成希腊式之佛教美术,即犍陀罗美术,对后世亚洲佛教美术有极深远之影响。至迦腻色迦王(梵Kanis!ka ),更大扩疆域,其势力东至葱岭之东,北达妫水,西及安息,南自五河流域至频陀山脉(Vindhya),定都犍陀罗之布路沙布逻城(梵Purus!apura ),保护佛教,建设寺塔,并会集迦湿弥罗国五百阿罗汉纂辑大毗婆沙论。王之虔诚信仰佛教,于印度佛教史上,贡献仅次于阿育王(梵As/oka )。着名的大论师,如龙树、马鸣等,皆生逢迦腻色迦之时代。盖西元前三世纪顷,印度阿育王曾派遣僧侣弘化于大夏,大夏曾为大月氏之本据地,故大月氏与佛教接触,事属当然。大月氏领有北印度至兴都库什山脉南北之广大版图,故不仅成为中国与印度文化交流之媒介,并对佛法之东传影响至钜。依牟子理惑论及后汉书卷四十二载,后汉明帝永平年中(58~75),尝遣蔡愔、秦景等赴大月氏抄写佛经,赍还洛阳。月氏着名之三藏大德,如支娄迦谶、支曜、支疆梁接等,亦相继至我国传法。另如支亮、支谦、竺法护、支法度、支道根、支施仑等支姓者,其先祖概属月氏族。其中,竺法护素有‘月支菩萨’之称,系敦煌人,乃残留于南山的小月氏之后裔。另据玄奘(大唐西域记)及新罗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之记录谓,传说中妙音、法胜、昙摩难提、浮陀跋摩、弥陀山、达磨末磨等皆出于此地。迦腻色迦王之后,瓦西色迦(梵Vasis!ka )、弗维色迦(梵Huvis!ka )、瓦苏提婆(梵Va^sudeva )等王先后继位。至瓦苏提婆时,由于波斯之萨珊王朝(Sa^san)、中印度之笈多王朝(梵Gupta )相次崛起,其北方又受到匈奴之压迫,国势渐衰。据魏书西域列传第九十小月氏条所载,至寄多罗王时,为匈奴所逐,遂西徙至薄罗城,其子留守布路沙布逻之旧地,是为小月氏。然此一记载,与上记汉书西域传大月氏条‘留止敦煌之余众,保有南山,称为小月氏’之记载,颇有混同不清之嫌,且两项记载所属之年代相去甚远,一在汉初(西元前二世纪顷),一在魏世祖时代(424~425),故‘小月氏’一词所指,及大小月氏之分别,究竟为汉初之世,或魏世祖之时,抑或兼指两者,稽之史籍,迄无定论。另据洛阳伽蓝记卷五所载,月氏在印度所创建之王国(犍陀罗),于五世纪顷(470~480),为咽哒(Ephtalites,即白匈奴)所并吞。若据日本学者羽溪了谛之说,则咽哒所灭之月氏国即是小月氏。[出三藏记集卷二、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后汉书西域传第七十八、后汉书列传第三十七、大月氏国之佛教(羽溪了谛)、中国边疆民族史(刘义棠)、西域史上の新研究(白鸟库吉,东洋学报第二之一)]
月天 [佛学大词典]
梵名Candra 。又作月天子、宝吉祥天子。音译作旃陀罗、战达罗、战捺罗。印度婆罗门教将月神格化,称为月天。为十二天之一,金刚界曼荼罗外部二十天之一,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之一尊。自古又称苏摩(梵Soma )、苏摩提婆(梵Soma-deva )、星宿王(梵Naks!atra -na^tha )、创夜(梵Nis/a^ -kara )、大白光(梵S/i^ta^ns/u )等。长阿含经卷二十二谓,月天子住于月宫殿,宫中有一大辇。辇为青琉璃所成,高十六由旬,广八由旬,月天子即于此辇中与诸天女和合受乐种种五欲功德。其寿五百岁,子孙相承以持彼月宫。月天身有千光,五百光下照,五百光傍照,故又有千光明、凉冷光明等异名。在密教,以月天为拥护佛法之天部之一,安于胎藏界外金刚部院西方拘摩罗天之傍。胎藏现图曼荼罗中,月天身呈白肉色,乘坐三鹅,左手当胸,屈中指、无名指、小指,右手执杖,杖头有半月形。[法华经卷一序品、大楼炭经卷六、大日经卷一具缘品、大日经疏卷五、十二天供仪轨、秘藏记]
月上女经 [佛学大词典]
梵名Candrottara^ -da^rika^-paripr!ccha^ 。凡二卷。阇那崛多译于隋代开皇十一年(591)。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叙说印度古代毗耶离城长者毗摩罗诘之女‘月上’受记之经过。月上出生未久,忽而如八岁童女,姿容端丽,各方求婚者众。月上女遂宣告七日后将选夫婿。届期月上女凌空向大众说偈,大众闻偈而止贪欲。后遇舍利弗,与之问答深义;复诣佛所,与文殊师利等菩萨谈论,屡现神变奇瑞,并转女身成男子,随即出家皈佛。
月上女 [佛学大词典]
乃印度毗耶离城长者毗摩罗诘之女。名月上,初生不久,忽大如八岁,姿容端丽,城中求婚者众,月上女即告以七日之后,当自选其人。届期,月上女升虚空中说偈,大众闻偈而止贪欲,其后月上女遇舍利弗,并与之先后诣佛所,与舍利弗等对阐深义。[月上女经卷上]
日译佛典 [佛学大词典]
指佛典之日本语译,日人自称为‘国译’。对于汉文佛典,自平安朝时代以来,为便于日人诵读,遂在汉文中加上训点(在汉文右侧加上假名与标点)或反点(在汉文文句左侧附加ˇ或一、二、三、四、上、中、下、甲、乙、丙等符号以标示读法顺序),或写成如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法华经等之延书(流水帐似直书而无标题)的形态。又如今昔物语将汉文佛典译成和文,至镰仓时代以后,有往生要集、选择本愿念佛集等以汉文撰述之延书。大部头延书中,有大正六年至昭和三年(1917~1928)之国译大藏经(日本国民文库刊行会)三十卷,昭和新纂国译大藏经(东方书院)四十八卷、国译一切经(日本大东出版社)一五六卷、国译禅学大成(二松堂)二十五卷、国译密教(同刊行会)十六卷、国译秘密仪轨(佛教珍籍刊行会)三十三卷等。又梵文、巴利文、西藏文、古代土耳其语等之佛典,明治末年以来,即加以和译。昭和十年至十六年之南传大藏经(高楠博士功绩记念会)即为巴利语大藏经之全译本。[佛教圣典概说、大唐西域记の和译本(秃氏祐祥,宗教研究第八之一)]
日严寺 [佛学大词典]
位于陕西西安。隋仁寿元年(601),晋王广营于长安曲池之地,深受朝野崇信。法澄、道庄、辩义、智脱、法论等诸师先后于本寺大振法雷,讲学之盛,冠于当世。寺中供有石影像及舍利。石影像高约三十二公分,宽约十九公分,系梁武帝太清年中自印度传来者,据云颇具灵验。唐武德七年(624)没收寺宇,僧众乃迁石影像与舍利至崇义寺。贞观六年(632),复安置石影像于内殿。
日曜 [佛学大词典]
梵名Su^rya 。七曜之一,九曜之一。又作日天曜、日星、日精、太阳密日星。为密教日天之眷属,或谓与日天为同体。胎藏现图中,日曜右手执日轮,左掌覆置腰部,身着天衣,乘三白马。大日经疏卷四以‘深秘’解释执曜,谓日喻本净之菩提心,即毗卢遮那之自体。[宿曜仪轨、北斗护摩法]
日兴 [佛学大词典]
(1246~1333)日本日莲宗富士派(日莲正宗、本门宗)之祖。为日莲门下六老僧之一。甲斐(山梨县)人。字白莲。通称伯耆阿阇梨、甲斐公。师事日莲,日莲流放期间,随侍于伊东、佐渡。长于文笔。主张本迹胜劣之义。因与身延山信徒波木井不和,遂离山创建大石寺、本门寺。元弘三年示寂,享年八十八。著有法华略疏、日兴记、御笔记等。
日暹寺 [佛学大词典]
位于日本名古屋市,号觉王山。明治三十三年(1900)一月,暹罗王赠佛舍利予日本,昭和十年(1935)四月更赠以黄金佛像一尊,迄今均安置于本寺内。本寺不属任何宗派,而由各宗共同管理,轮流住职。[觉王山日暹寺略记]
日轮 [佛学大词典]
(一)即指太阳。为日天子所居宫殿之外观。观想于日,称为日轮观,为观无量寿经所说十六观中之初观。密教则以日轮表胎藏界之理,以月轮表金刚界之智,故真言行者于胸内八分之肉团心观日月轮。[菩提心论、大乘庄严经论卷三、俱舍论卷十一](二)谓经论之明证。辨显密二教论卷上(大七七·三七五中):‘我当为汝飞日轮而破暗,挥金刚以摧迷。’
日课念佛 [佛学大词典]
指以修‘称名念佛’为每日之功课。如唐朝道绰以每日称念佛名七万遍为日课,善导撰述观经疏时,日诵阿弥陀经三遍、念阿弥陀佛名号三万遍,稿成后七日间诵经十遍、念佛三万遍,皆为其例。日课念佛系以阿弥陀经所说一日乃至七日执持名号,及般舟三昧经(行品)中所说之别时念佛等,为其滥觞。天台宗即采用般舟经中所载佛立三昧、长时念佛之作法,而为常行三昧之一课。净土行者本有一向专念之行仪,如道绰,得暇即口诵佛名,日以七万为限,声声相注,以弘净业,又劝人以念珠、小豆等计念佛之数。
日莲宗全书 [佛学大词典]
凡二十六册(和装本二十九册)。日莲宗全书出版会编。为收录日本日莲宗著名之板行书所成之丛书。分为本典部、注疏部、史传部、论述部等四部。明治四十三年一月至大正五年(1910~1916)间,由东京须原屋书店刊行。
日莲宗 [佛学大词典]
又作法华宗、佛立宗、日莲法华宗。日本十三宗之一。以日莲(1222~1282)为宗祖,依法华经,弘宣三大秘法之宗旨,期妙悟即身成佛之宗派。日莲初投清澄寺道善房,后游学镰仓、京都、睿山各地,深究诸宗教旨,见各宗竞以所依经典为胜,乃生国主宜一人,一切经中宜有经王之叹;归乡后,对清澄山大众慨陈所信,改名日莲,而以法华经为诸经中惟一之了义经,强调法华经之题目‘妙法莲华经’五字之功德。门下颇多,其中,日昭、日朗、日兴、日向、日顶、日持等六高足称六老僧,日法、日家等十八高足称中老僧。日昭为六老之首座,开滨门流,其下日祐开玉泽门流;日朗门下有日像、日轮等九师,世称朗门九凤,日像于永仁二年(1294)开始在京都布教,创建妙显寺,为洛中二十一本山之一,其法系称王城流;日兴法系称富士门流,系日莲宗分派之肇端。本宗宗派,总本山之身延久远寺单称日莲宗,此外,有大石寺之日莲正宗、本门宗、法华宗正门流之法华宗、法华宗本门流之本门法华宗、法华宗真门流之本妙法华宗、妙满寺之显本法华宗、日莲宗不受不施派讲门派、本门佛立宗等。其中,妙满寺僧尝因进谏被捕,不受不施派则始终与国家势力相抗衡,而有殉教史之产生,至明治初年方告停止。本宗主张于末法之世,须积极实践本佛、妙法,并强调对国家、社会全体之救济远较个人重要。教判有教、机、时、国、序等五纲判;宗旨为本门之本尊(即日莲手写之‘妙法莲华经’五字题目及绘有天部诸尊之十界互具之曼荼罗)、题目(即‘妙法莲华经’五字)、戒坛(以题目为戒体,口唱题目即为无作之圆顿戒)等三大秘法;以现实之佛国土为最终极之理想。
日莲 [佛学大词典]
(1222~1282)日本日莲宗之祖。字莲长。敕谥‘立正大师’(大正天皇敕赐)。父贯名重忠,本为远江(静冈县)人,后流放至安房(千叶县),捕鱼为生。十二岁出家于清澄寺。然于所受之台密与念佛法门起疑,乃向虚空藏菩萨祈愿,欲成为日本第一智者。后登比睿山,修学十一年。又游历高野山、四天王寺等,遂了悟法华经乃佛陀一代圣教之精髓。返乡后始唱‘妙法莲华经’五字之题目,改名日莲,为日莲宗创立之始。后赴镰仓,破斥净土、禅、律等诸宗之说,并着立正安国论,上呈北条时赖,然不为所信,弘长元年(1261)被流放至伊豆伊东。弘长三年获赦,返镰仓名越,对他宗之诽谤更为激烈,致有小松原之法难。文永八年(1271)九月于泷口几遭斩刑,后因故免死,谪配佐渡,此称泷口法难。三年后获赦归镰仓,于身延山结草庵,高扬宗风。后因病下身延山,示寂于武藏之池上,时为弘安五年,享年六十一。著有观心本尊钞,开目钞、立正安国论、报恩钞、撰时抄等。别传有元祖化导记二卷(日朝)、日莲大圣人注画赞五卷(日澄)。[三国高僧略传卷下、本化别头佛祖统纪卷三至卷八]
日幢华眼鼓 [佛学大词典]
指密教金刚界之五佛。即大日如来、宝幢如来、华开敷佛、莲华眼佛(无量寿佛)、天鼓雷音佛。
日精摩尼 [佛学大词典]
指火珠。颇梨分为火珠、水珠二种,日宫殿即由火珠所成。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右第八手执此珠,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所载,盲者之眼触此珠,则其眼得开而见光。[长阿含卷十八郁单曰品、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
日称 [佛学大词典]
中天竺人。赐号‘宣梵大师’。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至汴京,奉敕从事译经。至和年间(1054~1055),与法护、梵才、宣秘等共译出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嘉祐八年(1063)译出十不善业道经一卷,英宗治平元年(1064)译出诸法集要经十卷。后又译出父子合集经二十卷、福盖正行集经十二卷、事师法五十颂、六趣轮回经一卷等。神宗熙宁五年(1072),日僧成寻来宋,与师亲交,翌年三月成寻访师于太平兴国寺传法院,商议以所译之新经送进日本,时师年五十七。其后事迹不详。[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四、卷九、卷十、删补参天台五台山记卷四、卷六至卷八]
日种 [佛学大词典]
梵名Su^ryavam!s/a 。释尊俗家五姓之一。释尊之祖称甘蔗王,相传其未经胎藏,乃由日照而生,故称日种。[大日经疏卷十六、俱舍论光记卷二十七](参阅‘甘蔗王’2051、‘瞿昙’6580)
日照四洲 [佛学大词典]
据起世因本经卷一载,劫初世间黑暗时,忽然出生日月及诸星宿,遂有昼夜年岁时节。日从东方出,绕须弥山半腹而行,照于四洲,遂有昼夜之不同。四洲指:东弗婆提(胜身)、南阎浮提(胜金洲、赡部洲)、西瞿耶尼(牛货)、北郁单越(胜处、俱卢洲)。法苑珠林卷四将日照四洲、昼夜不同之情形列举四种,即:(一)南阎浮提日正中时,东洲日则始没,西洲日则初出,北洲正当半夜。(二)西瞿耶尼日正中时,南洲日则始没,北洲日则初出,东洲正当半夜。(三)东弗婆提日正中时,北洲日则始没,南洲日则初出,西洲正当半夜。(四)北郁单越日正中时,西洲日则始没,东洲日则初出,南洲正当半夜。
日照 [佛学大词典]
(613~687)唐代僧。梵名Diva^kara ,音译地婆诃罗。中印度人。广通三藏,兼善五明。高宗仪凤(676~678)初年至唐,介绍印度中观派之新学说,就鸠摩罗什以来之三论而言,称新三论。至武后垂拱年间,共译出华严经入法界品、佛顶最胜陀罗尼经、大乘显识经等十八部,三十四卷。垂拱三年十二月于东太原寺入寂,享年七十五。[华严经传记卷一、开元释教录卷九]
日想观 [佛学大词典]
又作日轮观、日想、日观。为观无量寿经中十六观之第一观。行此观法时,于落日之际,正坐向西,谛观彼落日,内心坚住不移,极乐净土之方位即朗然可知。又观日轮之光明,而想极乐净土之光相等。[观经定善义、观无量寿经义疏卷本](参阅‘十六观’396)
日奥 [佛学大词典]
(1565~1630)日本日莲宗不受不施派之祖。京都人。字教英。号佛性院、安国房。师事妙觉寺日典,并嗣该寺第二十一世之法灯。立不受不施之义,以不应丰臣秀吉于京都大佛殿妙法院修千僧供养会之召请,而隐退丹波小泉。复拒绝德川家康之大阪城千僧会,遂被流放至对马。获赦后住于妙觉寺。宽永七年入寂,享年六十六。着宗义制法论三卷、守护正义论、禁断谤施论各一卷等。
日黄总簿 [佛学大词典]
指禅林中,常住日常所用之总簿。日,日常之意;黄,指黄檗,芸香科之植物,可作药用及染料。为避蠹虫,故将总簿染以黄檗,称为日黄总簿。禅林象器笺第二十三类簿券门:‘旧说曰:“常住总簿,黄檗染成纸,避蠹灾,故言黄簿也。”’[敕修百丈清规卷四副寺]
日隆 [佛学大词典]
(1384~1464)日本日莲宗本门法华宗祖。初名日立。号精进院、桂林房。越中(富山县)人。学于京都妙本寺日霁。日霁殁后,与嗣法之月明宗义互异,遂游历诸国。后于京都创建本应寺(其后称本能寺),宣扬八品派(尼崎派)。宽正五年示寂,享年八十一。著书极多,几达三千帖。与当世日莲宗僧日朝并称一代之学者。
日牌 [佛学大词典]
牌,指牌位。即为死者每日诵经供养回向所设之牌位。对此,每月于死者之忌日诵经供养回向而设者,称为月牌。
日朝 [佛学大词典]
(1422~1500)日本日莲宗身延山第十一世。伊豆(静冈县)人。字镜澄。号行学院。通称加贺阿阇梨。八岁出家,后游学于比睿山、南都,在身延山师事旧延,研究宗义。三十九岁继承身延山第十一世。在职四十年间,宗风大盛,并扩张寺境,被尊为中兴之祖。宗学与当代日莲宗僧日隆并称于世。明应九年示寂,享年七十九岁。著有御书见闻五大部钞、法华草案钞等。
日喻菩萨十种善法 [佛学大词典]
据宝雨经卷五载,菩萨出现于世,能以智慧方便令诸有情改恶迁善,舍迷就悟;犹如日出现于世间,照临万物,令一切幽暗之处悉皆明朗,故取之为譬喻。(一)破无明暗,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之光破除一切有情无明黑暗;犹如日行于空,威光炫赫,能令世间一切幽暗之处悉得明朗。(二)觉悟有情,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方便开导有情,咸令觉悟;犹如日行于空,融和明丽,能令一切池沼莲华悉得开敷。(三) 光耀十方,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令一切有情咸获利益;犹如日行于空,光耀十方,一切万物无不蒙照。(四)出现善法,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力开示善法,化导有情,使其咸登正觉;犹如日行于空,以大光明普照一切,飞潜蠢动,咸遂其生。(五)诸漏灭尽,漏即漏落生死之义。谓菩萨以智慧力令所有一切烦恼悉皆灭尽,则能永断生死诸漏;犹如日没时,光明隐灭,则群动皆息。(六)能作光明,菩萨出现于世,放智慧光明,说种种法要,以破除一切有情愚痴暗障;犹如日行于空,放大光明,破除一切幽暗,照临万象。(七)映蔽外道,菩萨出现于世,凡所说法,莫不为令有情舍邪归正,则能映蔽外道之诸邪异论;犹如日行于空,赫然照临,萤爝之光自然不现。(八)能示高下,菩萨出现于世,于诸有情若善若恶,无不摄受,令其瞻觐,示以正法;犹如日行于空,照临万物,若高若下悉能显示。(九)发起善业,菩萨出现于世,方便开示,能令一切有情发起善心,修行善业;犹如日出时,能令世人各营生业。(十)善人爱乐,菩萨出现于世,一切聪慧之人知有利益,心生爱乐,念念皈依,然无智愚人及诸邪魔外道却因之生起憎嫉;犹如日行于空,内外明朗,凡诸善人无不欣爱,然若盗贼等辈为恶之人却因之生起憎嫉。
日旋三昧 [佛学大词典]
为法华经妙音品所说十六三昧之一。又作日轮三昧。嘉祥法华义疏卷十二(大三四·六二二中):‘日旋三昧者,如日天子乘日宫殿,照诸众生,周而复始。’即以太阳之普照万物,比喻妙音菩萨之光明平等广照一切众生。(参阅‘十六三昧’378)
日域 [佛学大词典]
(一)日所照之区域内。(二)日本人对其本国之自称。(三)指朝鲜。
日参 [佛学大词典]
指为祈愿成就,而于一定期间内,每日参诣神佛。
日宫 [佛学大词典]
即日天子之宫殿。据立世阿毗昙论日月行品载,殿名修野,位于自阎浮提地高四万由旬处,其厚广各五十一由旬,周回一五三由旬,为颇梨所成,赤金所覆。
日面佛月面佛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又作马大师不安、马祖日面佛月面佛。碧岩录第三则(大四八·一四二下):‘马大师不安,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大师云:“日面佛,月面佛。”’据佛名经卷七所载,日面佛寿长一千八百岁,月面佛寿仅一日夜。马祖道一禅师借‘日面佛月面佛’之语,显示断绝寿命长短与生灭来去之相,以契当本具之佛性。[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九、马祖道一禅师广录、五灯会元卷三]
日禺中 [佛学大词典]
禺中,指午前十时,即巳时。天台宗以之配于五时中之第四般若时,即佛陀宣说方等经后二十二年,次说诸部般若经之时期。
日没 [佛学大词典]
六时之一。指未刻至酉刻,即今之午后二时至六时之间。(参阅‘三时’596)
日行五风 [佛学大词典]
据起世因本经卷十最胜品载,日天宫殿纵广五十一由旬,上下四方悉皆正等,墙壁栏杆皆由金银琉璃所成,宫殿成四方形,但远看却似圆形,宫殿之中有五种风吹转而行,故称日行五风。五风指:(一)持,谓日宫殿因风任持,行于空中而不坠落。(二)住,谓日宫殿因风任持之力,而于空中得安住。(三)随顺转,谓日宫殿因风所吹,而于空中任运随转。(四)波罗诃迦,即摄持之义。谓日宫殿因风摄持而行。(五)将行,谓日宫殿因风将助,能于空中速疾而行。
日光菩萨 [佛学大词典]
(一)日光,梵名Su^rya-prabha 。又作日曜菩萨、日光遍照菩萨。药师如来二胁侍之一。身呈赤红色,左掌安日轮,右手执蔓朱赤花。[药师如来本愿经、灌顶经卷十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二)日光,梵名Su^rya -prabha^sana 。又作日光明菩萨。大日经中并未记载此菩萨,玄法寺仪轨卷二、青龙寺仪轨卷中则于地藏院中列之。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中,日光菩萨位于除盖障院九尊中之最西端(即最下端),身呈肉色,右手曲肘竖掌,掌心向内,屈中指、无名指、小指;左手握拳,置于脐处,手执莲华,其上有珠。密号威德金刚,三昧耶形为赤宝。[秘藏记、胎藏界七集卷中]
日本灵异记 [佛学大词典]
凡三卷。日僧景戒着。全称日本现报善恶灵异记。略称灵异记。为日本最古之佛教故事集。弘仁十三年(822)成书。以和式汉文撰写,收入一一二篇故事,其中,上卷三十一篇,中卷四十二篇,下卷三十九篇。本书普及于当时民间,而影响后代之俗文学,系了解日本佛教思想之重要资料。
日本禅 [佛学大词典]
日本禅宗分三派,即荣西所传之临济宗、道元所传之曹洞宗、隐元隆琦所传之黄檗宗。明治维新之前,三宗总称禅宗,并未别立宗名。明治七年(1874),教部省始立临济、曹洞二宗,而并黄檗宗于临济宗。明治九年,复别立黄檗宗。
日本净土教美术 [佛学大词典]
日本对各种净土之状况,在奈良朝以前已有描绘,阿弥陀净土之描绘乃在观经曼荼罗以后,自平安中期始,来迎美术非常发达。阿弥陀堂之流行,与密教美术相对立,含有自然之明朗与动态之要素,随后转变发展成十界图、地狱变相等。(参阅‘十界图’458、‘地狱变’2313、‘净土变相’4692、‘观经曼荼罗’6970)
日本高僧传要文抄 [佛学大词典]
凡三卷。日本东大寺僧宗性着。建长元年至三年(1249~1251)完成。即婆罗门僧正以下四十二人之传记,为日本最初之僧传,延历僧录(佚书)亦曾引用之。
日本洞上联灯录 [佛学大词典]
凡十二卷。日本曹洞宗僧岭南秀恕着于享保年间(1716~1735)。本录历时三十年之研究始成,用元亨释书、扶桑僧宝传、延宝传灯录、洞上诸祖传、续洞上诸祖传等资料,撰成七百余人之传记,为曹洞宗之重要史料。
日本近代佛学研究 [佛学大词典]
佛教于日本钦明天皇十三年(522)输入日本,而该国对于佛学之新式研究,则至明治十年始开端绪。一八二六年,英人荷吉森(B.H. Hodgson, 1800~1894)一篇题名‘尼泊尔及西藏的语言、文学和宗教撮记( Notices of the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Religionof Nepal and Tibet)’之文章,将丰富的梵语圣典之现存情形公诸于世,其后,梵语圣典之发现、收集与研究,乃在西欧展开。佛教巴利文、梵文原典之出版与翻译亦随之兴起,近代日本即承此风气,直接透过印度原典来研究佛学。明治时代(1868~1911)之佛学界,除了史学、哲学之研究方向外,亦重视言语学及文献学的研究。此一时期,影响日本佛学界最钜者,当推南条文雄、村上专精、高楠顺次郎三人。当时,以佛学研究为中心之佛教系大学逐渐设立,而远赴西域发掘资料,或至西藏求法之事迹亦屡见不鲜。日本近代佛学研究之基础,于焉奠定。进入大正时期(1912~1925),使佛学研究大放异彩者为木村泰贤、松本文三郎及佐佐木月樵等三人。其次,东京大学‘印度哲学’及京都大学‘佛教学’讲座之设立,由于师资与研究设备之合乎水准,乃使佛学研究跨入一崭新阶段。而此一时期虽仍保持明治期着重原典研究之倾向,然已不再以小乘三藏及有限的大乘原典之解读为满足,而有意广泛把握佛教之本质,故中国之汉文佛教文献与日本撰述之各种经典重获重视,并且着手整理出版此类三藏圣典,遂有‘大正新修大藏经’等之编辑。到了昭和前期(1926~1944)之佛学界,最杰出之学者首推宇井伯寿、铃木大拙、和■哲郎等三人。此期由于渡边海旭之奔走,向各佛教系大学负责人建议,而创立以研究佛教为目的之全国性学会─日本佛教学协会(一九四九年更名‘日本佛教学会’)。此外,此期对佛教文献之整理出版方面,有汉文大藏经、巴利文三藏之翻译刊行。而有关佛教史之研究亦有突飞猛进之势,其中大部分系以中国佛教史为主,故此期可谓为中国佛教及佛教史研究之全盛时代。昭和初期活跃于学坛之学者有长井真琴、常盘大定、荻原云来、赤沼智善、望月信亨等多人。而昭和后期(1945~),学德俱尊,居佛学界之领导地位者,则为金仓圆照、山口益与宫本正尊等人。一九五一年在宫本正尊之倡议与领导下,成立‘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促进了日本佛学学术机构之横面交流,并透过该学会与日本学术会议保持联系。此期,学界对综合研究、分工研究方法之重视与日俱增。而在经济推动文化之情况下,铃木学术财团应运而生,遂有一九五五至六一年‘西藏大藏经’之刊行。战后,佛学学者有花山信胜、结城令闻、水野弘元、中村元、关口真大、冢本善隆、横超慧日、安藤俊雄、佐藤哲英、芳村修基、牧田谛亮、藤吉慈海等多人。及至最近,日本佛学界学者研究之动向,大抵以译注古来未译为中文之佛教原典,及原典文献之研究整理为主。其中以中村元、长尾雅人、山田龙城、前田惠学等人最著名。迄今,日本所发行之佛学杂志很多,纯学术性之佛学研究代表性杂志有:印度学佛教学研究、日本佛教学会年报、铃木学术财团研究年报等。此外尚有多种研究纪要、学报等之刊行。[近代日本佛学研究的发展(林传芳)]
日本往生极乐记 [佛学大词典]
全一卷。庆滋保胤编。日本宽和年中(985~986)作,即圣德太子以下四十五人之往生传,为日本最早之往生传。
日本佛教学会 [佛学大词典]
其前身为日本佛教学协会(The Nippon BuddhistResearch Association)。此会创立于昭和三年(1928),系大正大学渡边海旭发起,经龙谷大学森川智德、大谷大学藤冈了淳之加入,并网罗有关佛教学之大学、专门学校、学会,而成为全国性组织之学会。第一次日本佛教学会大会,于昭和三年十二月九日在大谷大学召开。除上述三大学外,尚有立正、驹泽、高野山、真言宗京都、临济宗等诸大学,以及祖山学院、东京帝大印度哲学宗教学会、东北帝大印度学会、佛教专门学校、智山劝学院、西山专门学校、比睿山专修院、名古屋真宗专门学校、京都帝大印度学会等十七个团体参加。各大学推选理事一名,再由其中选出常任理事。